天光已晚,夕阳余晖洒落在鲲鱼背脊之上,金红色的光辉仿佛为这片悬空陆地披上了一层温柔的纱衣。
方知寒缓缓收回视线,重新落回自己脚下的天地。
他所在的这栋高楼,是整艘鲲船上最高的一座“望楼”,视野开阔,四周尽收眼底。其余几栋观景楼略矮一截,有练气士身着各色法袍,静立楼台之上观景,有人袖手,有人负剑,也有人倚栏而坐,看天际云霞铺陈。更远处的广场和回廊中,有孩童在长辈看护下奔跑嬉戏,清脆的笑声随风传来,添了几分人间烟火。
一切都如画境般美好。
就在此时,方知寒的目光,被一道孤独的身影吸引了。
那是个年轻男人,背影单薄,斜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包袱下露出半截打磨得泛白的木剑。他身穿一袭洗得发白的旧道袍,发髻挽起,用一根粗糙木簪别住,站在最底层的栏杆边缘,正抬手遮着眼眸,望向远处陆地的方向。
他神色恍惚,似在寻找,又似乎什么也找不到。
即便此地阵法庇护,有无形禁制隔绝风寒,可仍有清风轻拂,那道人双唇干裂,面庞略显苍白。风吹过他鬓角,带动几缕发丝轻轻摇晃。
方知寒看着那道人,目光微动。
他同样背负着木剑,只不过自己住在最高处的天字号房间,身边有婢女侍候,言语间时常提起“玉璞境”的神仙人物。
而那道人,却站在最底层的栏杆边,连是否能下船都还在踌躇。
两人仿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可方知寒忽然觉得,那人身上,有股熟悉的味道。
不是境界气息,而是一种从心底散发出来的“骨头里”的东西。
是一种“真正的贫寒”,却又不卑不怯的骨气。
这时,春水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顺着他的视线望去,见到栏杆外的道人,不由轻声开口:
“看他穿的道袍样式,像是龙虎山张家的外门弟子。祖庭在中土神洲,那边道统森严,入门弟子数以万计,不是嫡传核心,日子都挺苦。”
她语气轻柔,似不忍多说。原本想说“寒酸”,话到嘴边却改了。
她这些日子日日伺候眼前这位“陈公子”,其实早看出,这少年虽然住天字号房间,但衣物洗得干干净净、补得整整齐齐。吃饭不挑剔,用物极节省,从不摆谱装腔,分明就是那种真正出身贫寒的少年郎。
她本以为,天字号房的客人都是天之骄子、神仙人物,谁知这少年分明更像山野苦修出来的寒门子弟。
也正因如此,她才对少年多了一丝……说不上来的情绪。
既不是怜惜,也不是敬重,更像是一种淡淡的、无处安放的失落。
春水掩去心中情绪,换上笑颜,轻声道:“浩然天下都知道一句话,山上山下皆传诵:‘凡有妖魔作祟处,必有桃木张天师。’看来那人也是仰慕龙虎山威名,才拜入门下修行。”
“嗯。”方知寒轻轻点头,并不多言。
下一瞬,那名落魄道士仿佛心有所感,忽然转过头来,抬眼望向高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