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散布这种消息动机的人很多,不管是赵宗全,太后,还是英国公,甚至是其他各怀异心的人都有散布这种消息的理由。
可能是赵宗全想要引蛇出洞,引出暗中的反对者。
也可能是太后故意制造混乱,想要浑水摸鱼。
或是英国公散布的这种消息,引起朝堂动荡,来迫使需要自己,使赵宗全对邹家从快从重的处理。
其他像是顾廷烨本人的仇家,盐税既得利益者,都可能趁着这时候搞事。
“陛下,现如今汴梁城中流言四起,朝廷是否要采取一些措施,辟除这些谣言?”
很多人跟盛长柏一样,没有那么快能清楚知道,千里之外的消息。
对于桓王和顾廷烨两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真的不清楚。
只有一些利益相关的有心人,才会派人跟在巡盐的队伍里,随时派人传回最新的消息。
“陛下,老臣跪求陛下早日处置邹氏,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处决了邹氏兄妹,我家桂芬才能入土为安。”
毕竟把救了自己老婆的恩人之家,都给流放的流放,囚禁的囚禁。
这些人算是养大的韭菜,让桓王和顾廷烨割了一个干净。
本来汴梁城里一触即发的局面,又平稳下来。
虽然塾师的水平,远不如当初的庄学究,已经四十多,也没通过过几次发解试。
这丫头有没有被记入顾家的族谱,算不算顾家人,盛长柏都不确定。
然后盛小七盛长桐,已经发过蒙,开始治学。
在御史台当值的时间,盛长柏听到所有人都在说这个消息。
但是偶尔的时间,足够提醒,警醒盛长枫,出去了之后,不要惹事。
但是毕竟一个男孩,就是家族兴盛的一份希望,都有一份读书中进士,壮大家族的可能。
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损失军队和百姓不说,对国力也是严重损耗。
这个结果,邹氏兄妹短时间之内,肯定是翻不了身的。
然后是太后,开始频繁的叫齐衡为首的旧勋贵入宫。
这一次是两个人在苏州,遭到了算计,遇上了百姓拦驾喊冤。
关键这个孩子不是熊孩子,不影响盛家的生活,不算是个什么事。
喜欢诗赋多过喜欢策论,喜欢清谈多过实政。
“皇后到英国公府去了,听说是去给英国公夫妇下跪赔罪,差一点就真跪了。之后皇后离了英国公府,又去了沈将军府祭拜沈张氏。”
两个人对于盐税的处置,还是只理清了账目,收缴了今年的盐税。
就算是皇后当众作了一场秀,为了邹家一国之母,都放下了面子。
以盛长枫的年纪,就算再等五年,等两次科举,也不算年纪太大。
就是小闹一下,怎么也要波及几万人,死了的抚恤,活着的嘉奖。
也是随着两个人的公开露面,两人被刺之案的经过也流传了开来。
但是教导刚开始学经的盛小七,也是绰绰有余。
皇后进行一波表演之后,邹氏兄妹的处置,总算是判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