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你指责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夏望舒不卑不亢地说道,“如果我真的是喜欢青檀的钱,而不是他的人,那他根本就不会喜欢我。”
倘若爱情掺杂了金钱、物欲,就可以说它不再纯粹,但是如果掺杂了如果掺杂了别的东西呢,比如亲情,或者掺杂了性欲,它不还是不纯粹吗?
无论纯与不纯,是应该由当事人来决定的,而不是被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指责。这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
况且,退一步讲,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最终也只能贫贱夫妻百事哀。
顾幽篁闭上了美眸,再缓缓睁开,看着夏望舒。
“我现在有了情绪,不想再跟你说话。你确实在变,但是我依旧对你喜欢不起来。”
情绪会左右一个人的思想,顾幽篁意识到,因为自己讨厌夏望舒,无形中就给她贴上了负面标签。
让她想起了一件事情:
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她有一个朋友,长得很漂亮,家世也不错,笑起来很好看,但成绩却一种不太好,最重要的是,同样也喜欢她弟弟。
顾幽篁那时就在心里,给朋友贴上了“上课睡觉脑袋笨”的标签,所以每当朋友找帮忙她“助攻”或者打探弟弟的喜好,她都会非常厌烦,然后就会阴阳怪气地说她是个笨蛋。
那时,顾幽篁没有意识到,是因为自己内心渴望独占弟弟,所以看见喜欢弟弟的女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就讨厌,并不是因为对方笨才讨厌她。
她其实一直都在以自己为标准,去要求喜欢弟弟的女孩子,一旦发现对方在哪一方面不如她,内心就会不由自主产生极强的优越感与鄙视感,实际上,连她自己都能意识不到这种情绪,完全是被潜意识所控制。
举个例子也许更容易理解,有人插队,但被。插队的那个人在有生之年从未插过别人的队,自然会感到愤怒。
可是后来,当顾幽篁去真正了解那个朋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只是看到了某些方面,而没有注意到她的闪光点——对方日语很好,有N1水平,并且打算将来出国留学,所以高中成绩对她来说并不重要,她身上的标签也就随之被撕下来了。
这个时候,顾幽篁才隐约意识什么了,只有弱者才喜欢贴标签,而且每个标签都是一个简单化的认知,其中含藏了主观的情绪。
她一贯接受的教育是寻找规律,规律是客观的,逻辑化的认知。
情绪标签会让人的行为失去理智和逻辑。
于是顾幽篁主动跟朋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朋友笑着对她说,“幽篁姐,我还以为你骂我笨蛋是因为喜欢我呢,原来是你真的讨厌我啊,伤心了。”
两人最终也达成了和解。
其实恼羞成怒还算好的,起码知道自己错了。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
她剖析着自己的内心:夏望舒做出了不符合被贴上去的标签的行为,自己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恼怒,这说明什么?说明她在重蹈覆辙。
对他人的指责,往往意味着自己的挫败,即他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换句话说,本质上是对自己的无能为力的愤怒。
对于已经被别人插队的无能为力,对于自己没能提前发现并制止被别人插队的无能为力。
顾幽篁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觉得既然自己现在说出来也是气话,那就应该什么不要说,也没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