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咱们不一样喽。」
「范家二小子是读书人,本来就和咱们不一样,你看老村长家的长林小子,和咱们家小崽子能一样吗?」
现在他们家的小崽子还能满山头的跑着玩,长林小子在读书,看不出啥名堂,可不出十年,李长林最不济也能当帐房先生或者和范进一样抄书,都是轻巧活计。
他们家的小崽子只能土里刨食,风吹日晒和他们一样。
话题一下子沉重,之前的人叹了口气,感叹道:「说起来,咱们也是借了范进水清的光,这才几日?家家户户都换了上百斤的大米了吧。
等后天更加多了,挑到牛头镇能换好几百斤的黑面回来,冬天不用愁喽。」
「村子里出个能干人真是好,把我们这些不能干的也带着一起好了哩,这是不是说书人口中的那啥鸡鸭狗」
「说你不是文化人,你还装,那叫鸡犬升天!」
「啊对,我这还不是不识字嘛。」
「咱们好日子全靠范进一家,以后不管什么事,咱们都站他那边!」
「那当然了,还用说么。」
。。。。。
一群人换了大米,往家回的路上有说有笑,同时默契的达成一致意见。
谁对他们好,他们知道。
跟谁有饭吃,他们心里老清楚了。
山水村的人忙忙碌碌,水清一家人也没闲着。
有了自己的牛车后,范进『驮米』改成了下午。
上午的时间用来教五个孩子启蒙,下午他出门驮米回来,五个孩子去菜地干活和做家务。
水清负责后勤工作——做饭。
变着花样给一家人补充营养,努力把一家人体质改好。
别说,伙食一旦提上来,人的恢复能力真的很强。
几个孩子明显长肉了,凹陷的脸颊渐渐鼓了一些,虽然还有些瘦,但至少不是瘦的吓人。
连带着水清和范进,气色也好了许多。
水清很有成就感,投入到厨房的热情格外高涨。
一家人学习丶干活丶挣银子丶补充营养。。。。。多头并进,一样都没落下。
·
九月初五这天,一家人起了个大早。
晏秋先是按照阿娘昨晚的吩咐,生火熬了一锅玉米面糊糊,煮了十几颗水煮蛋——家里之前分家得的老母鸡,大伯娘赔的老母鸡,加上爹爹时不时买回的老母鸡,如今鸡圈里已经有三十七只鸡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