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五金配件厂开始生产了。
刘烨不得不感叹,这可是他所见到的最简陋的厂房。
柱子是杉木。
顶部盖的是牛毛毡。
六台机床都是从人家倒闭的工厂买来的二手货。
只有工人是全新的。
包括刘烨和李翠玉,总共才七个人。
离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标准还少了一个人。
工厂进入正式运转,刘烨意识到人才的短缺。
他一个人,即使生产车间主任,又是厂长。
李翠玉不但会计兼出纳,大多数时间还需要充当搬运工。
更惨的是为了赶工期,根本就不是什么八小时工作制,而是十二个小时在工作,甚至巴不得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李太山见刘烨小夫妻俩忙不过来,干脆在工厂里铺了一张床,主动提出为他们看守材料。
两亩多的土地,只不过车间位置进行了水泥硬底化,其他的土地还是泥土地,还长着青草。
刘烨的内心充满了干劲。
别人的土地是用来种庄稼的。
而他租来的土地,是用来种工厂的。
经过十八天的艰苦奋斗,他们终于赶出了第一批货。
装货这天。
随车而来的不但有技术员,还有生产副厂长胡福华。
胡福华一个一个零件比对过去,耗时一个多小时,刘烨的内心就紧张了一个多小时,生怕被查出次残品。
终于,胡福华露出满意的笑脸。
他赞叹道:“真没想到,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作坊,竟然能生产出我们二十个人大车间的活儿,而且件件都是优等品。”
“刘总,我再给你三十万的业务,明天来签合同。”
“好。”
“还有,顺便把你的会计带来,我们把这次的账给结了。
款项一个星期内到账。”
“行。”
在工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价值20万块的机器零配件装上了车。
灯光下,李翠玉运用他那点高中数学的文化底子,把算盘打了噼啪响。
天气热,刘烨在旁边充当电风扇的工功,用一把大浦扇轻轻地扇着微风。
经过几个小时的运算,李翠玉的脸上绽放出开心的微笑。
这笔业务,加工费赚了三万一千八百八十块九毛。
这个利润,和胡福华事先的估算相差无几。
李翠玉的脸上有了一丝红润,笑道:“老公,我们第一笔业务就赚了三万多。
我好像是在梦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