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蔡吉听罢李敏所言,非但没有被他的假设所吓唬住,反而悠然一笑道,“如此这般李大人岂不是又能凭空多出数万兵马?”
李敏没想到眼前的少女会如此回答自己。一时间转不过弯来的老者,立马胡子一翘问道,“蔡使君此话是何意?”
此时的蔡吉眼见李敏已被自己的话题所吸引,便不紧不慢地侃侃而谈道,“想必李大人也清楚,如今中原虽然战乱不断,可真有胆量移居辽东属国那等蛮荒之地的人却少之又少。若非这些个在中原呆不下去的乱民,本府又能上哪儿去找数万人建锦西城?至于黑山贼张燕嘛,那可是连袁绍都得拉拢的人马。若是能以太平道的关系与其联手,锦西城岂不是又能平添一份助力?”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能量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唯物的物理世界,同样也适用于群雄逐鹿的世界。所谓的“天下”就这么大,人力、物力、财力也就那么一点儿。你不用,别人就会用;你用了,别人就没得用。蔡吉不是神仙,不可能念个咒撒把豆子,就凭空变出军队来。她所能做的就是像这个时代的军阀们一样拉拢一切可拉拢的力量,哪怕这个力量曾经是你的敌人。
李敏好歹也是在乱世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人,更何况几年之前还刚刚经历过抄家之痛。他当然知晓矫情并不能换来实力,也不能帮他报仇。因此听罢蔡吉所言,李敏也觉得利用太平道或许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你能利用到别人的同时,往往意味着别人也能利用你。所以李敏对太平道的态度可并乐观。这不,在低头沉吟了片刻之后,李敏不由语重心长地向蔡吉提醒道,“蔡使君所言虽有道理。然而乱民终究是乱民,毫无信义可言。使君若想真正控制这些乱民就必须除去其首脑。否则就是在与虎谋皮”
面对李敏的一番郑重提醒,这一次蔡吉终于收敛起了笑容,露出了些许凝重的表情。因为李敏的话语确实触及了她内心深处的某种不安因子。于吉和林飞,那两个家伙真的可靠吗?但蔡吉很快就将这一疑问强压了下去。显然无论于吉和林飞可靠与否,蔡吉眼下都需要利用他二人的势力。就算对方极不可靠,她也只能先捏着鼻子忍了再说。所以在稍稍动容之后,蔡吉很快就恢复了应有的,冲着李敏颔首道,“多谢李大人提点。不过说到对移民的控制,本府现下正需要李大人这般的辽东名士相辅佐,方能加强对锦西港的掌控。”
李敏见蔡吉采纳了自己的意见,并主动提出要与自己合作,不由捻着胡须摆手道,“老夫不过是一介黄土埋脖之人,如何能帮得了蔡使君。”
既然黄土都埋到脖子了,这么还有精神漂洋过海来我这儿?蔡吉一面暗自腹诽了一番李敏欲擒故纵的手段太过简陋,一面则继续向李敏奉承道,“李大人此言差矣。本府虽有心经略幽州,却怎奈幽州与中原相距甚远,本府对幽州特别是辽东的情况知之甚少。正需要李大人这样的辽东名士指点一二。”
有了蔡吉这番话起头,李敏自然是顺势就将辽东各郡的大致状况做了一番介绍。这期间自然也少不了对公孙度的控诉。不过蔡吉不是林飞,不是段融,不会只听李敏的一面之词。实际上,就蔡吉所知的历史而言,公孙度并不是一个毫无作为只知横征暴敛的偏远诸侯。相反许多史料都表明,公孙度是个志向远大,极有抱负的“寒门豪杰”。他不仅在辽东数次远征高句丽等东夷,为汉朝开疆扩土,还在辽东本地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至于诛杀辽东名门,亦是出于压制世家豪族的目的。正如曹操当初在徐州也做够相类似的事。而蔡吉同样也在日夜琢磨着如何解决那些盘踞中原的世家豪族。
所以说,公孙度无论是志向上,还是在执政理念上都与蔡吉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然而在这个时代有共同之处,并不代表两者就能是盟友。盟友间基石是利益,而非理念。相反相同的理念,往往意味着不可调节的对立。因为要达成远大的志向,就需要拥有压倒性的实力;要拥有压倒性的实力,就难免会参与群雄逐鹿。所以蔡吉虽欣赏公孙度,但对方依旧是挡在她面前的绊脚石。正如蔡吉也很钦佩曹操,而曹操注定会是她对手一样。如此矛盾的情形,正应了后世基辛格说过的一句名言。
历史的大悲剧不是发生在正确与错误相对抗时,而是发生在两个正确相对抗时。
此时此刻,听罢李敏的一番控诉之后,蔡吉当即顺着对方的话头,低声叹息道,“未曾想公孙度在辽东竟如此暴虐。”
“蔡使君明鉴。老夫所言句句属实,绝无虚言。眼下辽东百信正处于公孙度的yin威之下,度日如年。倘若蔡使君能出兵辽东诛灭公孙度,老夫愿以此残躯助使君成就大业”李敏说罢,猛地向蔡吉俯身一揖。
“这可是不得。李大人折杀本府也。”蔡吉赶紧上前扶起了李敏。
但李敏却依旧俯身请命道,“蔡使君请救民于水火”
就这样经过一番退让之后,意识到火候差不多的蔡吉,便向李敏坦言道,“不瞒李大人,此番袁大将军命本府出兵幽州助其围攻公孙瓒。虽说本府身受皇命,正打算出兵徐州救驾。但东莱还是会派出舰队为袁大将军从海上负责运输辎重。倘若东莱军能在易水河口建起军港,便可与锦西港遥相呼应。届时无论是治理移民,还是日后出兵辽东,皆无虑也。”
李敏一听蔡吉将派遣舰队前往幽州助袁绍攻打公孙瓒,心头不由略微咯噔了一下。要知道,李敏刚到东莱时乍一听东莱刚刚经历过青州之战,蔡安贞不仅同袁大公子交恶,与袁绍的关系也是不冷不忍。可算是让李敏大大失望了一把。因为他之所以会冒风险漂洋过海来东莱,主要是希望能通过蔡安贞做跳板,搭上袁本初这条线。要是蔡氏已然同袁本初决裂,那他岂不是白来了。
因此曾经有一段时间李敏确实有过打退堂鼓的打算。不过碍于辽东与东莱交通不便,加之对方好歹也是一郡之主,于是李敏只能硬着头皮在东莱继续等候蔡吉自许都回黄县。然而就是在这漫长的等待之中,李敏却发现一直被他当跳板的蔡安贞其实并不简单。这个年纪可以做自己孙女的少女太守,并不像寻常官吏那般,单纯地收取税款,然后锁进库房坐等铜钱烂掉。相反她将积年的劣质铜钱运去三韩换取粮食、武器,装备她的水军。用官府的种种承诺来抵支债款,借商贾之力来修建龙口港。她还用税款购置店铺、船只、房舍进行租借,甚至放贷,使钱能生钱。她坐拥盐铁专卖,她从北方买进牛羊,自南方购入丝茶,或囤积,或流通,用以赚取差价。此外她还为关中的一些没落世家寄卖家什。那些制作精良的器皿往往能在三韩、倭国等地卖出高价。不过据说蔡安贞从不将字画卖给蛮夷,而是自行收藏。对此李敏则深表赞成。
毫不客气地说,若是放在二十多年前,蔡安贞的这些所作所为足以令她收到满满一牛车的弹劾。当然她多半也会因此成为先帝的宠臣。毕竟无论在什么年代,能将两块金饼磨一磨变三块的人都是帝王的宠儿。而在乱世这种本事则更为弥足珍贵。因为带兵打仗皆需要钱粮。更何况东莱军的军备也不容小窥。至少以李敏的经验来看,蔡安贞这会儿是占着一个半郡,却坐拥一州编制的兵马。其向外扩张乃是早晚的事。也正因为如此,李敏才逐渐又燃起了同蔡吉合作的劲头。
不过此刻蔡吉既然会在中原战事吃紧的情况下,决意派出水军支援袁绍,并为其提供军粮,那就意味着蔡吉与袁绍之间的关系或许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差。想到这里,李敏一边在心中盘算着目前幽州的战况,一边则试探着向蔡吉问道,“蔡使君可是需要一名熟悉幽州者为贵军带路?”
“本府正有此意。不知李大人可有兴致助本府一臂之力?”蔡吉欣然向李敏邀请道。对于蔡吉来说,李敏最大的利用价值,莫过于他在北方的人脉以及名气。倘若李敏能以军师的身份辅佐张清驻军新建的天津港,那不仅能让建港之事事倍功半,同时也能以天津港与锦西港为中心招纳北地名士来投。要知道这世道要向发家,一半靠刀子,一半靠名气。而蔡吉在幽州最缺的就是名气。而李敏的名气恰恰可以抵消蔡吉的这一劣势。至少日后公孙瓒被袁绍诛灭之后,他手下的那帮子部将幕僚也能多一份选择。
李敏是何许人也,怎能听不出蔡吉这是想利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