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希望就是今夜能先擒下忙哥剌,并且廉希宪能够及时赶到。
另一方面,他不得不开始郑重考虑撤回关中。
他不是经不起失败的人。
事实上,两世为人,他经历的失败与低谷比成功的时候要多得多,他有失败之后从头再来的勇气。
无非是冷静理智地分析一遍,如果真的没有胜利的可能了,就该撤兵了。
这其中还包括对身上伤势的预计,李瑕没告诉别人自己的伤势有多重,但必须得考虑还能不能撑到指挥完这一仗。
他想着这些,策马走进了漠北的风雪之中……
~~
转眼到了十二月十五日。
忽必烈已围攻兴庆府整整一个多月。
元军将领们都未曾想过,李曾伯能够凭借着那一点兵力守这么久。
好在,城中的粮食、物资已经耗尽,破城指日可待了。
这日军议,张文谦极为笃定地便开了口,道:“臣观兴庆府局势,今日便是不破城,明日也必定破城。”
忽必烈看得出来,对此并不怀疑,开口却是道:“世上只有一个大汗,只有一副九斿白纛可以立着。”
“大汗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让昔里吉逃脱!”蒙古将领们纷纷应道。
忽必烈微微点头,问道:“忙哥剌行军到哪里了?”
“还没有信马回来,有可能是安西王的信马还不知道陛下抵达兴庆府了,跑到河套去了。”
“一个月多了,大军很可能遭遇了李瑕?”
“便是遭遇李瑕,十五万大军必定不会败。想必是大雪封路,消息慢了。”张易道:“可以确定的是,唐军已经慌了,他们一直以来都没有李瑕的消息。”
“唐军确实是慌了。眼下是因李曾伯死守着兴庆府,只等兴庆府城破,大军南下,则可知李瑕治下六路早已人心动荡。”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安装最新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要拣好听的说。”忽必烈道:“一个多月都不能攻下兴庆府。本汗问你们,李瑕还有没有击败大军的可能?”
“大汗放心,当然不可能。”诸王纷纷大笑。
“他那点兵力,怎么可能击败十五万大军?”
忽然冒出了一句让所有人瞬间安静下来的话。
“有。”
张弘范思考着,忽然眼神一动,出列道:“当年睿宗皇帝以三万余兵力击败了金军十五万大军……”
他举的又是拖雷的三峰山之战的例子。
“当年武仙成功逃脱,走南阳,还能收拢溃军十万人,可见以少胜多,求的是击溃,而非歼灭。以李瑕的打法,必然利用其战场上的经验优势,通过绕走侧击战术,伺机击安西王中军……”
杨文安听了一会,道:“他兵力不足,做不到。”
“若是安西王与脱忽大王分兵了呢?”
“那时间便不足。”杨文安道:“要击败十五万大军,至少也需三万余人。”
“我担心的便是唐军有这三万人。”张弘范道:“李瑕不是疯子,据我了解,其人实则谨慎异常。他之所以敢渡过阴山,只有一个可能,廉希宪。”
“……”
这日议到最后,元军中不论蒙古人还是汉臣,不得不承认张弘范的说法有道理。
在攻打兴庆府一个多月后,却还没看到唐军调动甘肃的援军来支援,显然是因为甘肃的唐军主力不在。那基本上便可以确定李瑕的战略。
杨文安走出大帐时,回想到张弘范说李瑕谨慎,不由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