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同样坐不住,惊诧的站起,眼睛睁的又大又圆,饶是面对沈清,依然生怕她听错了发问:“大嫂,你没听错?”
要知道水稻和小麦亩产量三四百斤就算不错的,苞谷亩产量五六百斤更是好的不得了,如今大嫂说这红薯能有五六千斤?
种的不好还有两三千斤?
她的老天爷啊,到底是大嫂子听错了还是她听错了!
她不敢想五六千斤,单单两三千斤,一亩地就能养活多少人?同样的亩数又能多养活多少人?
沈清很肯定的点头:“没听错,菩萨就是这样说的,不过也有可能咱们第一年种种的不好,或者遇到意外情况收成很不好;
所以这个产量只有咱们仨知道,外面就不说了吧?不然到时要是产量没达到预期,我怕他们会失望。”
如今村子上不完全靠土地过日子,哪怕真的没收成,工钱也够买粮食填饱肚子;
只是都是庄户人家,土地是根,粮食是本,哪怕有再多的银子,也一样舍不得浪费土地,以及辛辛苦苦劳作大半年没收成依然会心痛至极。
所以还是慎重些好。
江英不住的点头:“懂!
当然不会说,就是秋季收成很好,咱们也要装作不知道会有好收成啊。”
不用大嫂提醒,他们也知道不能说出去!
不然一起来的,又都是第一年种,如何能解释清楚他们会知晓亩产量?
江二爷心里已经全方位感激了菩萨无数遍,闻言谨慎开口:“只说这东西好吃,可能是一味药材,若不是留着自家填饱肚子也是极好的。”
产量肯定不能说,但等收成后,知晓产量谁还会在意是不是药材?
药材能卖银子很重要,但粮食能填饱肚子更加重要!
沈清来的目的就是将红薯过个明路,如今有江二爷和江英帮忙出主意,她自然不会反对。
“好啊,我那主屋有地热,适合育苗,所有红薯还是放我那吧?
等田地开荒好气温合适,直接种下去就成,到时按亩数比例领取红薯苗,成不?”
红薯育苗至少要四十多天,温度冷的情况下要六七十天,华国时有大棚保温,这儿可没有,放在她屋子最合适不过。
最最重要的是到时她能直接从商城买红薯苗出来种上,省事省时许多。
江二爷江英同时应道:“成!”
这本来就是菩萨挑选中的沈清,当然由她经手最为有诚意。
三人又商议了药材的种植比例。
他们这个山坳坳一点不小,虽然没有良田,但土地肥沃广阔,按人数分给每家每户比原本在七里村时田地加在一起都多,甚至翻了好几番。
是以每家每户都很满足。
江二爷将他们几个老者讨论过的比例一一说出:“药材种子之前收集了不少,只是黄连需要在高处,到时还是在山顶树林间开垦地出来种植,不占用村子上的耕地;
羌活要靠近水源,我想着还是沿着贯穿村子上的这条河流种植,以及山上有山泉水留过的地方也能种上;
村子上的土地去年一部分种了黄芪,一部分种了蔬菜,今年原本准备大多种苞谷,搭配着种些杂粮豆类,现如今当然以红薯为主,种苗不够的再种苞谷和杂粮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