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独宠夫郎黎荞陶竹 > 第188节(第1页)

第188节(第1页)

&esp;&esp;眼下黎荞来了他的地盘,他让黎荞随便点,他要为黎荞庆贺。

&esp;&esp;白教谕知道王掌柜和黎荞交情深厚,便没坚持付账。

&esp;&esp;这都是小钱,黎荞肯定不在意。

&esp;&esp;黎荞在意的是乡试。

&esp;&esp;因此,进了二楼的包厢之后,不等伙计上菜,白教谕便开始科普了。

&esp;&esp;童生试虽然重要,但它其实只是一个资格考试,题目很简单。

&esp;&esp;太上皇当政时,乡试和童生试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区别,反正都是围绕着四书五经三史三传。

&esp;&esp;但当今圣上即位后,乡试的题目经常接地狱,白教谕一开始也被这些题目给打懵了,但他总结了一下这几年的题目,又发动人脉询问了一下最近几年中举者的文章,然后他摸索出了一点心得。

&esp;&esp;这点心得就是如今的乡试和童生试,两者最大的一个区别是童生试笼统,乡试精细。

&esp;&esp;拿庄文的院试文章举例,庄文只需要笼统写出泥石流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的相关举措就行了,但若是乡试时拿到这样的题目,那就不能笼统的概括,得深入去写,得精细的写。

&esp;&esp;每写一项措施,就要写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让主考官明白考生是胸有成竹的,要让主考官明白考生对泥石流极其了解并且有能力解决。

&esp;&esp;而且,写文章时还要灵活的结合四书五经三史三传。

&esp;&esp;所以,院试的策论文章,一日就能写完。

&esp;&esp;但乡试的策论文章,得写三日。

&esp;&esp;黎荞听完白教谕这一番话有些惊讶,白教谕是有些能耐在身上的,不愧是教谕,一下子就触及到了最最核心的东西。

&esp;&esp;的确是这样的,邢学政也说了,如今的乡试文章更重实用,得让主考官通过文章知道考生有真才实学,而不是一个只会掉书袋的书呆子。

&esp;&esp;因为圣上出题总是接地狱,所以考试难度大大增加,从前考生们只需要研读四书五经三史三传就行了,但现在考生得知天下事。

&esp;&esp;虽不至于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涉及到民生的内容,考生必须得知道。

&esp;&esp;考生得懂得如何治理各种灾害,要懂得农事,要懂得律法可以审理各种案子……

&esp;&esp;这些方面不是表明的懂,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esp;&esp;黎荞想要叹气,科举考试的漏洞不好钻呐,天下这么多事呢,谁知道圣上具体会出怎样的题目。

&esp;&esp;圣上逼着考生掌握各种知识,是希望这些考生将来可以直接外放做官吧。

&esp;&esp;用这种方式选出来的进士,不需要额外培训,随时随地都能走马上任。

&esp;&esp;这种操作,圣上真的是有些牛逼在身上的。

&esp;&esp;在心里感叹完了,黎荞便又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邢学政给他的建议是尽可能的扩大知识面,眼下白教谕也说了乡试写文章的重点,那他必须得多了解各方面的知识。

&esp;&esp;在县城的院子里埋头读了五日书之后,他的书院生涯开始了。

&esp;&esp;黎荞只占一半,韩小雁下线出发去首府

&esp;&esp;黎荞很珍惜这段书院生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起床后先是洗漱,洗去了困意之后就去书房背书。

&esp;&esp;陶竹则是带着黎夏、黎二山做早饭。

&esp;&esp;在村子里时,新鲜蔬菜都是村人送上门,但在县城,得需要去菜市场买。

&esp;&esp;至于柴火和鸡鸭蛋,黎大山每隔三日给他们送一次。

&esp;&esp;城门口的蔬菜最新鲜,陶竹一般都是去城门口买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