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因为盛叶的到来,陶竹耽搁了一些活计,黎荞便放下书本帮他。
&esp;&esp;新年这个节日和其他节日不一样,大过年的,这四个字足以把科举考试挤到一边去。
&esp;&esp;大年三十,贴春联,包饺子。
&esp;&esp;黎荞和陶竹准备了六种馅料,寓意六六大顺。
&esp;&esp;黎夏擀皮,黎荞、陶竹、黎二山三人动手包。
&esp;&esp;“也不知道三柳村那边怎么样了,想念去年的氛围。”陶竹说着轻轻叹了口气。
&esp;&esp;“今年没乡亲给咱们送饺子了。”黎荞也想念三柳村。
&esp;&esp;黎二山也想家,他们工部仔细研究了之后,已经派人去实地考察了。
&esp;&esp;若无意外,大盛就要采用黎荞提出的法子去治理黄河了。
&esp;&esp;这么一根好苗子,他可不希望被人薅折了。
&esp;&esp;
&esp;&esp;作者有话要说:
&esp;&esp;咳,七皇子其实小哥儿……
&esp;&esp;上章末尾修了一下,就是把水井结冰这个细节给改了,因为水井在冬日很少结冰……qaq
&esp;&esp;嘴毒的黎荞嘴巴很毒
&esp;&esp;这些天黎荞一直在租住的院子里埋头苦读,偶有出门也都是直奔书铺,目标明确。
&esp;&esp;他真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esp;&esp;但其他赴京赶考的举子不是这样的。
&esp;&esp;其他举子入了京城,也有黎荞这般关起门来刻苦读书的,但更多的是一边读书一边参加诗社、文社等。
&esp;&esp;这些举子以后很可能要做官,在官场混,当独狼容易被人踹下去,所以,哪怕知道皇帝不喜欢大臣们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人们还是会拉关系,拓展人脉。
&esp;&esp;很多举子来了盛京之后,积极参加各种聚会,一方面是真的想切磋文章、诗词,若是写出惊世之作,那立马就能名满盛京。
&esp;&esp;出名的好处自不必说,最大的好处便是不必主动投靠权贵,只要名声够大,有权势之人自会主动拉拢。
&esp;&esp;另外一方面也是真的想要结交朋友。
&esp;&esp;写出惊世之作的概率太小,还是结交朋友这一目的更容易达到。
&esp;&esp;除此之外,一些有途径的举子还会拜门认师。
&esp;&esp;这个拜门认师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师生那种,老师是真的要向学生传道受业解惑。
&esp;&esp;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一般是当代大儒,名满天下,收的学生少而精,个个不俗。
&esp;&esp;另外一种师生关系,老师并不会真的给学生讲课,双方只是互相利用,拜师者递上一笔银子,从今以后有了保护伞,被拜者,既有银子入账,自身的势力也添了新血液,双方称得上是互惠互利。
&esp;&esp;总之,最近的京城极为热闹,举子们各展神通,好为以后铺路。
&esp;&esp;这些举子们为了未来,选的路不同,但对黎荞的好奇,那是这前所未有的相同。
&esp;&esp;小地方来的,但偏偏名声很大,圣上都为他写了文章,还拿了小三元和解元,这是争夺状元的热门选手。
&esp;&esp;但黎荞这个人,书法除了字全写对了,挑不出任何优点。
&esp;&esp;诗词嘛,勉强合格,每一篇的匠气都满得要溢出试卷了。
&esp;&esp;至于文章。
&esp;&esp;平一篇,惊一篇,是有几分能耐,但看不出到底有几分能耐。
&esp;&esp;“你在童生试和乡试中所写的四篇文章,已经流传到了京城,惊叹者众多,但不屑一顾者也众多。”
&esp;&esp;赵大人为黎荞细细分析京城众举子对他的态度。
&esp;&esp;“你府试的文章有溜须拍马之嫌,县试那篇如何剿灭水寇的文章在河西府还算出众,但放在京城众多举子眼中,那不算什么。”
&esp;&esp;“京城的举子,有惊才绝艳的少年天才,比如说辛知,这是武安侯的小孙子,在国子监读书,今年才十九岁,如你一般,拿到了小三元和去年盛京乡试的解元,是状元的热门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