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书学,人共遵,接下去。”
书房。
骆峋坐在书案后,随手翻看面前几页临摹的碑帖,语调很是淡漠道。
槛儿有种自己进了学堂,下学时被先生单独留下考校功课的紧张感。
不对。
面对先生她可能还不会这么紧张,先生的脸也没有太子的脸这么冷。
不过。
大抵是这一年多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她对太子的性情也算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他多数时间只是脸冷。
槛儿虽然紧张,却不害怕太子会真恼。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骆峋没说停,槛儿便继续背下去。
见她口齿清晰、没有磕绊卡顿与错误,骆峋清冷的眼底浮起一丝满意。
待槛儿背完,他微微颔首。
随便挑了几句稍有难度的让槛儿释义,严谨得真有几分学堂先生的做派。
槛儿不敢马虎,应答如流。
打从她去年到太子身边伺候,太子便将他幼时用过的书册碑帖拿给了她。
另还有笔墨纸砚。
宫里一般的宫女太监不能识字,但在主子跟前贴身伺候的,以及各处管事的通常要认识最基本的字词。
至于进宫之前念过书的。
学完规矩则可以不用去浣衣局、洒扫处这些地方,一般情况会按大宫女或者掌事太监的后继人培养。
槛儿没念过书,仅认识的几个字就是自己的名字和一些极简单的字。
像是米、面、年、天、大、小、高、中这种。
因此刚到太子身边伺候,偶尔见他看书练字时,槛儿的心里猫抓似的。
想学。
可能她表现得太明显,也可能因为别的,没过多久就有人给她送来了纸笔书。
得知太子要让她读书写字,槛儿自然是激动的,可心里却难免自卑。
觉得自己太没用,怕太子会嫌弃她。
结果被太子察觉到了。
太子难得说了很多话,尽管大部分槛儿听不懂,可她明白了太子的意思。
世间人形形色色,多数人的选择身不由己,有人有条件念书,有人没有。
任何一个地方的繁荣,离不开读书人的贡献,也少不了非读书人的奉献。
所以她完全可以不用自卑。
太子没因她没念过书嫌弃她,海公公跟袁哥哥他们也没有因此低看她。
重要的是现在,是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