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要撇清培养势力的嫌疑。
所以老夫人主动奏请朝廷派了人驻守,收养婴孩的规矩也是极为严格。
除了朝廷没人知道这间育婴堂是她在当家。
而孩子养到五岁就会送寺庙道观,官府会发度牒,为朝廷创度牒税。
之后等孩子们再大些了,要么去卫所充军要么服徭役,总归是活下来了。
那间育婴堂至今有四十年,先后充军三百余人,给朝廷收了二十万两的度牒税。
这其间虽说与利益挂钩,但顺国公老夫人的初衷和心意一直是好的。
也因此上辈子顺国公府被抄家流放,顺国公夫妻被斩首,老夫人却得以回归平民身就在京城荣养天年。
槛儿前世和施老夫人打过几回交道。
但因着郑明芷的关系,两人之间的气氛也甚是微妙,所以并没说多少话。
现今再见,自然也只是客套寒暄。
不到一刻钟。
施老夫人便留下礼走了。
一路出了宫门,直到坐上马车,年近古稀的老人家才得以长长地喘口气。
“您辛苦了,快喝口热茶暖暖。”心腹妈妈从丫鬟手里接过茶,关切道。
施老夫人连喝了大半盏。
李妈妈问:“不知太子妃最近如何了,殿下这回召您入宫所为何事啊?”
施老夫人摆摆手,“这个等我回去了再说,不过我见过那位宋昭训了。”
东宫添了位昭训,这事早在去年槛儿晋位不久顺国公府便得了消息。
后来槛儿得宠、有孕。
顺国公府也都知情。
为了这事,其他几房早先和郑明芷有过恩怨的少爷姑娘,暗地里没少落井下石。
他们自己这一房自是为此着急不已,出了些馊主意,都被施老夫人拦了。
李妈妈听自家老夫人说见过宋昭训了,忍不住忙问:“您觉得如何?”
槛儿生产的喜讯目前还没公开,施老夫人也不打算在外面说这个。
只沉吟了片刻。
很是认真道:“其样貌不必说,国色天香也不为过,别说殿下宠,便是我有这么个孙女也要日日召到跟前伴着。
关键我观其面相,天庭饱满,目色澄金,颈纤而项隆,是个不得了的。”
其实何止是不得了。
是非常不得了。
那位宋昭训山根透额,双颧丰盈如抱珠,印堂隐可见紫气萦绕,这明显就是旺嗣福延三代当育真龙之相!
施老夫人还记得不久前跟对方一照面,她的心就禁不住地突了一下。
不过也仅此而已。
她爹娘死得早,自己没嫁人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仅有的两条裤子几姐妹轮着穿。
她靠在育婴堂养孩子、干杂活养活一家子,后来得了际遇嫁进国公府日子才好起来。
那位宋昭训的面相虽是一等一得好,但还是能看得出来对方此前命途多舛。
施老夫人自是不至于因着看出那位宋昭训从前不易,便同情心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