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明白,自从他携西川地图入曹营之事为天下人所知后,他便成了世人眼中的卖主求荣之徒。
乡邻避之,同僚嘲讽,蜀地歌谣讥他不忠,士人清谈斥他不义。
走到何处,皆是鄙夷目光与唾弃之言,一身污名如附骨之疽难以洗去。
其实,他也不想这样。
如果可以,他何尝不想遇识才之主,对他推心置腹、委以重任,让他满身的才华与抱负得以施展?
他不怕死,亦愿做忠肝义胆之士,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助主公成就一方大业。
但他明白,刘璋不是那种识才惜才、敢托重任的英主。
就算是英烈忠臣,以命相谏,他也置若罔闻,依旧沉溺于眼前安稳。
他贪图享乐,胸无远志,既无护境安民之能,也无识珠辨玉之明。
他优柔寡断,毫无雄主气魄,对良策束之高阁,对庸人委以重任。
我张松身为别驾,数次献谋于堂前,请他能振作图强,制定严法,约束东州兵,护西川百姓周全。
刘璋却因我丑陋,对我嗤之以鼻,将我的良策视作无稽之谈,半句也不肯采纳。
唯在曹公帐下,他待我以诚,敬我以礼,推心置腹,肯容我畅言方略。
这全天下,还有哪个主公能对我这般?
以我张松满腔赤诚、六尺残躯,换曹公霸业千秋。
我张松虽死,亦当含笑九泉!
想到此,他凛然拔出了曹操的宝剑,对帐内诸臣道:“松去矣,曹公……就拜托各位了!”
说罢,大步流星的走出了营房。
帐内,许褚跪地,含泪抱拳,朝张松深深三拜。
……
城外,司马懿对郭淮等将面色凝重道:“世传伪曹公者,身高八尺,气宇轩昂,此乃掩人耳目之计也。吾得密报,真伪曹公者,身长不足七尺,实非魁梧雄健之人,诸公切勿为表象所惑!
诸将若逢此人,勿让其妖言乱军心,当立斩于阵前,而后提首复命!
若遇身长雄壮而伪作曹公者,暂不予理会。”
司马懿今此攻城,见城中反抗激烈,故而亦担心一事。
此战因提前攻城,导致准备仓促,恐怕不能将所有人围死在大陵城内。
所以,其战略目的就只能退而求其次。
只要杀死了曹操,那么其他人就算把曹操尚存的“谣言”带出去了,亦不能取信于世人。
毕竟在很多人看来,曹操既然存活在世。
怎么可能两三年都不回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