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众目睽睽之下,仍需勉力自持,不失庄重之态。
他又转向阿斗,目似询问:“太子殿下,这……”
阿斗慨言道:“相父自入汉中以来,夙夜以国事为念,数载未曾得与家人团聚。父皇与我心下皆不忍见相父孤悬在外,故此番前来,已将相父家眷一并迎至凉州重镇安置,又托兄长就近照护,好让相父得暇与家人亲近,稍解牵挂。”
诸葛亮岂不明白,大战将临,人主为防主帅生二心,常拘其亲眷以为质。
若主帅果有叛逆国之举,便尽诛其家,以示惩戒,绝无宽宥。
而陛下和太子,竟然在此紧要之时,将你的家眷送到你的身旁。
这是何等的信任?
诸葛亮满心感动,难以言说。
“至于我……禅虽年幼,然亦潜心苦学治事之要,愿为相父分担后方庶务。若相父仍觉我年幼不足信,吾便安守后方,绝不给相父添乱。”
这哪像天下第一神童说的话?
这明明是个恭谨知礼、谦抑自持的好孩子。
这也让诸葛亮明白,刘禅的“早成”与诸葛瞻的“早成”大不一样。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好,那请太子殿下为监军,掌军中稽察军纪、调度后援之事。”
刘禅严肃正色,抱拳道:“定不负相父所托,禅必谨守监军之职!”
诸葛亮亦正色点头:“然军中诸事,皆依军令行事。若有违令者,无论身份尊卑,必依军法惩处,即便是太子殿下,亦不能例外。”
刘禅闻言,不敢犹豫,拱手肃然道:“刘禅知晓此理,必不敢违。”
“好!今逢此际,亮竟得见天下最年少之监军,实乃幸事!”
“相父谬赞,待大军得胜,禅无疏漏,再赞不迟。”
“好……”
刘禅之所以表现与诸葛亮梦中不同。
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世他下决心做出了改变,还因为在前世,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仍然做了二十九年的皇帝。
这二十九年,他亦成长了不少。
学会了很多了帝王的气度和驾驭臣下的手腕。
虽然没做出什么开疆拓土、扭转乾坤之事。
但该有帝王气息,还是有一些的。
这也与当年诸葛亮去世时,刚刚二十七岁的阿斗大不一样。
安排了刘禅,诸葛亮方至黄月英面前。
诸葛亮声音微哑,伸手轻拂她颊边泪痕:“夫人,数年未见,你辛苦了。”
黄月英含泪摇头,攥住他衣袖:“孔明安好,我便安心。只是你常年在外,需多顾着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