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陈仓城头时,欢呼声终于掩盖了连日来的肃杀。
南汉将士们卸下染血的甲胄,有的靠在城墙根分享着干粮,有的举着兵器高声呐喊,连负责医治伤员的医官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意。
诸葛亮站在城楼之上,紧绷多日的眉峰终于微微舒展。
陈仓已下,长安还会远吗?
亮终可不负陛下之志……
李恢兴冲冲来报:“令公,将士们请您到军中赴宴,说要为您庆功!”
诸葛亮笑着摇头:“此乃将士用命,非我之功,倒是该让将士们好好休整一日,犒赏之物按军规分发即可。”
“明白!”
“等等……”
李恢拱手应下,正要转身去传令,却被诸葛亮叫住。
只见诸葛亮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眉头重新蹙起,目光沉了下来:
“另外,曹真虽已撤军,可西北曹军主力却仍在关中,并未受损。当多派斥候四处打探。既要摸清关中曹军的布防与粮草动向,也要留意并州方向的动静,方可防患于未然。”
李恢拱手道:“喏!”
“还有……”
诸葛亮沉思片刻,又道:“陈仓之后村镇百姓还剩多少?”
李恢叹气道:“远汉人百姓,多被魏军迁往关中和并州,今十剩不剩二三。唯胡氐部落占据汉民之地。学习耕种,春耕已过,田地已有几分模样。”
“你如实言,那是他们所种么?”
“令公明察,乃之前汉民所种。”
“哦……”
诸葛亮惶然一叹,忧虑之色涌上眉宇。
李恢见此,遂问道:“令公,昔年公于凉州之地,多尝倡训胡入汉,使其习我华风、知我汉礼。今曹魏此举,虽有仓促,但正合公意,且省我等诸多烦扰?何故忧虑?”
“德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言及此事,诸葛亮的脸色再无大胜时的喜悦,他举目眺望远方。
满面都是忧心忡忡之色。
“训胡入汉,核心在‘训’,此非旦夕可成。胡人素性犷悍,又不通汉言,教化实难。当分步而行:先离其部众,择其良人授以汉言、习以汉礼。待其亲身体悟汉礼之优,自会转向族人相劝诱,引其族类渐习我汉家文化。
隔代之后,便成汉家。
终焉之境,使其彻底忘却其羌胡之本,浑然与我汉人无异。
就算有外蛮侵扰汉民百姓,他们亦能与汉民并肩作战,携手同心,同奉一主,共御外敌,此为至善之举也。”
说到此,诸葛亮又长叹一声。
“然曹魏为补兵源,仓促引胡入汉,致大批迁胡民入汉境,未经教化的胡民野性未驯,侵扰汉民,居汉民富庶之地,必生邪念。久而久之,汉胡非不能相容,反而与汉民嫌隙日深,终成世仇,到时候,山河动荡,百姓流离,使兴汉大业更添万难啊!”
“令公说的是。”
李恢面色亦显凝重:“想前番雷定七部之氐,久受我朝安抚,虽有私念,尚循约束;陈仓之氐初纳,其野性未敛,又被曹魏裹挟,今已数起违法乱纪之事。”
“当下之计,当暂分两步:其一,令地方官吏划地安置陈仓氐部,使其与汉民居地相隔,避免日常摩擦,再择军中懂胡语者为联络官,晓以规矩,若有再犯,当即依规处置,以慑其野性;
其二,选派汉地良师,入氐部教授基础汉言与农桑之法,不求速化,但求先消弭隔阂。此乃眼下权宜,待日后局势稍定,再循教化旧策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