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快要回家 > 557 重逢的第二乐章 黑与白上(第2页)

557 重逢的第二乐章 黑与白上(第2页)

**第四乐章:共生(SynthesisinEmajor)**

所有调性最终汇聚于E大调,象征理解与共情的诞生。结尾处回归B小调主和弦,但已不再是哀伤,而是平静的接纳。

“我们要让听众明白,”舒伯特在白板上写下最后一句总结,“所谓的‘重构巴赫’,从来不是复制他的技巧,而是继承他的勇气??在一个充满规则的世界里,依然敢于写出属于人类真实情感的复调。”

计划敲定后,七组启动新一轮跨组协作。

他们首先联系四组,邀请那位曾在操场哭泣的女孩加入创作团队。起初她犹豫,说自己“不懂理论,只会瞎哼”。舒伯特当着她的面播放了那段录音,并告诉她:“你哼的那三个音,是我们现在整个作品的地基。没有你,就没有这座房子。”

女孩怔住了,眼泪无声滑落。

接着,他们主动向三组提出共享《回声计划》的技术模型,并承诺在陈述中明确标注其D大调琶音的关键作用。三组队长握着舒伯特的手,声音哽咽:“你们不怕我们抢功?”

“怕。”舒伯特笑了,“但我们更怕音乐变成战场。你们的努力值得被看见,而不是被吞没。”

最艰难的是与一组的接触。

刘子谦并未拒绝会面,但在会议室里冷冷说道:“你们这套‘情感优先’的理念很动人,但也最容易沦为自我感动。艺术需要秩序,不然就是噪音。”

“我们不否认秩序的重要性。”文达平静回应,“但我们认为,真正的秩序,不该由顶层强加,而应从底层生长出来。就像一棵树,根系越复杂,主干才越稳固。”

“可你们连基本调性都没统一。”刘子谦皱眉。

“所以我们邀请你们参与第三乐章的编排。”舒伯特递过一份文件,“我们知道你们擅长结构性设计。如果我们提供情感内核,你们来负责声部布局与转调逻辑,能否实现一次真正的合作?而非竞争?”

刘子谦沉默良久,最终拿起笔,在合作协议上签下名字:“我可以试试。但我警告你们??如果最后变成一团混乱,责任不在我们。”

“责任永远在所有人身上。”舒伯特看着他,“包括我们自己。”

随着合作推进,《回声计划》逐渐成型。录音素材越来越多:八组阿刘深夜独自修改乐谱时的叹息;二组成员为争夺主导权爆发激烈争执后的道歉;甚至包括一组某位队员私下承认“其实我也讨厌这种高压模式”的独白。

这些声音被剪辑成一条独立音轨,命名为《幕后之声》,将在正式陈述时作为背景层叠播放。

然而,就在首阶段成果展示前十二小时,意外发生。

营地服务器突发故障,所有电子备份数据丢失。七组存放在云端的主乐谱、录音工程文件、合作纪要全部无法读取。

“不可能!”王大虎猛砸键盘,“我们明明做了三重备份!”

“问题不在本地。”文达脸色发白,“黑客攻击。日志显示,有人远程清除了特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目标精准锁定‘七组’与‘联合创作’相关条目。”

“是一组干的?”于小北咬牙。

“不确定。”李安摇头,“也可能是其他队伍害怕我们势头太猛。但现在追究没意义??离陈述只剩半天,我们连打印稿都只有半份!”

绝望气氛蔓延开来。

舒伯特却异常冷静。他走到角落,打开父亲留下的录音笔,确认磁带仍在运转。

“还好,最关键的推导过程都录下来了。”他说,“而且……我记得大部分旋律。”

“你疯了吗?”王大虎吼道,“那么多声部、那么多转调节点,你怎么可能全记在脑子里!?”

“我不是靠脑子记的。”舒伯特闭上眼,“我是用心跳记的。每一个音符,我们都吵过、改过、哭过、笑过。它们早就不是纸上的符号,而是长进血肉里的东西。”

他转身面向大家:“现在听我说??我们不用投影,不用PPT,不用任何电子设备。我们就站在台上,六个人,六种声音,现场还原《回声计划》的诞生过程。”

“你是说……即兴?”穆欣震惊。

“不是即兴,是真实。”舒伯特睁开眼,“我们一边讲述每个乐章背后的经历,一边用人声、打击物、口哨、拍手等方式模拟音乐结构。让所有人亲眼见证:一部作品如何从破碎走向联结。”

没有人说话。

片刻后,于小北率先站起来,掏出随身口哨。

“第一乐章,”她说,“从我的哨声开始。”

接下来的十个小时,七组几乎未曾合眼。

他们在排练室一遍遍演练陈述流程,用身体代替乐器,用语言编织节奏。文达用吉他弹出关键动机;李安设计手势信号确保节奏同步;王大虎甚至拆了两个木箱做成简易鼓组;穆欣则负责串联叙述,将技术术语转化为情感叙事。

而舒伯特,始终握着那支老式录音笔,像守护火种般贴身携带。

展示当天,礼堂座无虚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