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天锦相同的参数是家庭丶出生时间丶成长环境,而变量包括了运气丶爱好丶长相等。」
「变量比较多。如果目的只是研究运气对人的影响,恐怕我已经不再是合适的对照组了。」
「我与天锦刚出生那几年,我的运气对照组身份才比较合格。」
小绒毛:「你觉得『孤苦伶仃』这个词糟糕吗?」
天乌:「这个词里面包含了『生活困苦』之意,当然很糟糕。」
小绒毛:「你觉得你会生活困苦吗?」
天乌:
「应该不会吧?心理医生挺吃香的。」
「近些年社会对心理问题越来越重视了,这个职业很有发展潜力。」
「所以再往低了算,我靠这行业混个温饱应该没问题?」
「而且我国的心理学与教育学关联比较大,心理专业强的不少是师范大学,那么我毕业后进学校当个心理谘询老师应该不很难?」
「老师这职业比较稳定丶靠谱。」
小绒毛:「你先拿到证再考虑职业发展问题叭。」
天锦大学时进入了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
时常有馋天锦运气的剧组给他发出邀请。
天锦在娱乐圈这个颇为迷信的领域除了屹立不倒的锦鲤盛名外,起步就是一个热播剧的讨喜男三号。
然后又成为一部小成本剧的男主。
接着是在一部投资数十亿的电影中扮演一个出场三分钟丶台词仅一句丶但这一句便是电影主线的……份量不大但地位颇重的配角。
——有小道消息称,这个配角可能是续集的主角。
天乌的大学生涯则是专专心心地学习心理,并时常感慨:
「这玩意在学校里系统学起来,和我自学的感觉差别真大啊。」
「好多枯燥课程我自学时即使看到推荐书单里有,也懒得翻,可现在却非得学丶非得考及格。」
「关键是,学完丶考完之后,我依然觉得它们实用性不高。」
小绒毛倒是发现有几门课程和它上警校时学的很像,这让小绒毛觉得,也许天乌未来可以成为警察?
天乌:「啊?」
小绒毛:「你不是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吗?警察接触到的人特别多。与各种职业丶各种阶层的人,都有可能打交道。」
天乌:「哎……但基层民警好忙的,我不确定我能承受得住那种忙碌。」
小绒毛:「也是。忙起来确实昏天黑地。你可以试试成为警方的编外人员。比如天天游街串巷,寻找犯罪痕迹,偶尔赚点热心公民奖金。」
天乌觉得自己在校期间就可以尝试这么做。
周末时,天乌跑去繁华街道,坐在街边的椅子上观察来往行人,分析:
「这位姐姐可能失恋了。」
「这位小哥应该刚到手一笔意外之财,应该还没有其他人知道他多了这笔钱,这是独属于他的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