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太太觉得孙女要是订亲了,现在成了国公孙女,将来会是国公之女,得嫁一个乡下人,心里可能不会平衡,可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有现成的例子。
她最小的女儿,现在也不过二十多岁,这次周二老爷和周大郎回家,她就曾在周二老爷跟前暗暗哭诉过,说家里怎么这时候才获得了爵位,要是早一点就好了,那她可能还没嫁,凭着国公之女的身份,能嫁一个好人家,现在父亲是国公,哥哥都进京成了富贵人,自己却嫁在乡下,心里太不平衡了。
自己的女儿都二十多岁了,嫁人已经不少年了,孩子都有好几个了,看家里富贵了,都承受不了这个打击,更何况大孙女才十六岁,要是刚成亲或刚订亲,听说家里富贵了,却又不好解除亲事,让人说嫌贫爱富,到时心里只怕会更不平衡。
说起来,自己两个女儿,不光小女儿不平衡,就连大女儿,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大女儿已经很大了,但听说娘家成了国公府,心里依然有些不是滋味,但比小女儿要好一些,毕竟这么大年纪了,儿子都快要娶老婆了,已经认命了。
倒是小女儿有些不认命,看她的样子,是极想和离再嫁的,觉得就她国公之女的身份,再嫁再差,也不可能比泥腿子差,还是周老太爷知道孩子们心里会不平衡,会胡思乱想,所以专门跟小儿子叮嘱了,要是碰到姑娘心里不平衡,要多劝劝,让她们不要胡思乱想,和离更是想都不要想,他们家的姑娘,不能做嫌贫爱富的事。
周二姑听父亲这样说,虽然伤心,但也没办法,只是看着父兄已经穿上了绫罗绸缎,且经过一个多月的养护,脸色明显变白变红润了,跟她已有了区别,心里还是承受不了,等父兄离开后,跟婆家也没任何好脸色。
她就是对婆家没什么好脸色,她婆家也不能怎么着她,因为她娘家现在发达了,她婆家人自然不敢怎么着她,毕竟,要是惹恼了她,她一气之下走了,那他们家就要断了这从天而降的发达之路了。
不错,发达之路,无论是周老太爷的姐妹,还是周大老爷的姐妹,她们的婆家,听说周家人发达了,都觉得这是自己家族发达的一个机会,毕竟有这样一门贵亲,就算自己家只是儿女亲家,是外人,不是他们本族,本家,但只要他们手指缝里漏一点,就会让他们发达了。
好比给他们一百两银子,对有钱有势的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穷的丁当响的他们家来说,那就意味着他们能买十亩上田,以后日子就不一样了。
而周家可能还不止给他们一百两,毕竟一个国公府,得多富贵啊,且周老太爷是自家儿媳的亲生父亲,那能不给她多一点钱,好让她过的好一点?毕竟自己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总不能看女儿还吃糠咽菜吧。
这样一想,他们家可不是要发达了。
但这一切,都寄托在这个儿媳身上,所以他们现在自然不敢再得罪这个儿媳了,免得儿媳生气了,跑了,就什么都没了。
还有,就是祈祷儿媳的父亲能多活一些年头,毕竟父母疼爱女儿,会给女儿钱用,大哥可不一定愿意给妹妹钱用,就算大哥愿意,还要看大嫂或者大哥的儿子愿不愿意呢,这就复杂多了,毕竟父母可以一言决定自己的钱给谁用,大哥可没法一言决定的。
但周老太爷年纪可是相当大了,随时都会没了,毕竟他们可是听说过,皇帝发圣旨过来的时候,周老太爷当时差点就出事了。
就周老太爷这身体,谁知道哪天就不行了,所以周二姑周大姑等人家里,都想趁着周老太爷还活着的时候,赶紧多薅点钱,让自己家发达起来。
哪知道周老太爷说家里欠了无数的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清。
显然,人家还在欠债呢,短期内打秋风是不行了,这让周二姑等人家里,那是相当的不爽。
虽然不爽,但仍然不敢得罪周二姑等人,毕竟他们没捞到钱,是不爽,但人家现在到底是国公之女了,他们要是不爽,欺负她,她一旦提出和离,那他们就不是不爽的问题了,而是沾不到光的问题了。
所以虽然不爽,但这会儿周二姑等人家里,也没说什么。
不提周老太太两个女儿家目前是个什么状态,只说当下周姑奶奶了解完情况,便准备离开,然后周老太太留饭。
周姑奶奶早听说这家人为了省钱,家里的伙食不让烧太好——当然对以前只能吃野菜饼的周家人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了——哪里愿意留下吃,当下便表示她小孩子才一岁多,特别喜欢缠着她,离不开她这个娘,她没时间留下吃饭,得赶紧回去。
周老太太不知道周姑奶奶嫌弃国公府的伙食降到了以前下人的水平——当然了,主子的伙食降到了以前下人的水平,下人的伙食就降的更厉害了——没兴趣吃,只以为周姑奶奶说的是真话,当下便将周姑奶奶送了出去。
不提周姑奶奶离开了,只说国公府为了省钱,主子的伙食降到了以前下人的水平,下人的伙食降的更厉害了,周家人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家里没钱了,不知道怎么开源,自然就只能节流了,所以会降低所有人的伙食水平,想省一笔钱,很正常。
反正在周家人看来,这伙食就算下降了,哪怕是最差一等的下人伙食,也比他们以前的伙食好多了,好歹都是有饭有菜的,他们以前在乡下,连饭菜都吃不了,只能吃野菜饼,这条件还能叫差了?
这也是周老太爷进府后,做的第一项改革。
不改革不行啊,一想到每天一起来,过着这样奢靡的生活,就要欠一大笔债,周老太爷肯定要节省的。
也不用怕下面的人不乐意,直接一句话,说府里欠了一屁股债,这些人就算不乐意,说出去,别人也说不了他们什么,他们的名声也不会受损。
就算有人家笑话他们堂堂国公府,这样抠门,想到他们的出身,也不会怎么笑了。
喜欢快穿之咸鱼她躺赢了请大家收藏:()快穿之咸鱼她躺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