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只剩下电视机里发言人继续强调“最高级别安保措施”的声音,以及窗外基辅深夜偶尔传来的车辆驶过湿滑路面的声音。
寒意似乎更浓了。
李海镇默默地放下手中的资料。
他伸手,从贴身的口袋里,再次掏出了那盒烟。
他打开烟盒,目光落在那两支过滤嘴颜色略深、藏着致命毒囊的特制香烟上。
冰冷的指尖轻轻拂过它们。
彼得罗夫的目光也落在那两支烟上,眼神复杂。
时间的拉长,意味着暴露的风险呈几何级数增加。
意味着bu有更充足的时间编织更严密的网。
意味着他们这两个“高价通缉犯”要在敌人的心脏地带,潜伏更久。
“一个月……”
彼得罗夫打破了沉寂,“bu会像篦子一样,把基辅,特别是可能与会展相关的区域,篦上无数遍。我们的‘凤凰公司’背景,经得起他们下个月更深入的核查吗?我们的假身份,能扛住可能升级的全市大排查吗?”
李海镇没有直接回答,他轻轻关上烟盒,将它紧紧攥在手心,仿佛那是他最后的锚点:
“计划被打断,但目标没有变。时间……给了他们加固盾牌的机会,也给了我们……重新锻造矛尖的时间。”
“我们需要更深地潜伏。需要更完美的身份细节。需要……重新审视每一个环节,找到他们‘史无前例严格安保’的缝隙。或者……创造缝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看向彼得罗夫:
“炸弹的方案需要调整。安放点需要重新评估。或许……我们之前想得太‘技术’了。有时候,最原始、最贴近目标的‘人’,才是最难以防范的武器。”
彼得罗夫领会了李海镇的意思。
利用伪装身份,尝试在延期期间,更深入地渗透、观察,甚至……
接触与西尔斯基或展会安保相关的人员?
这风险高到令人窒息,但时间拉长后,似乎也成了不得不考虑的选项。
“下个月……”
彼得罗夫坐直身体,眼中重新燃起不屈的火焰,“那就让这一个月,成为bu的噩梦。让他们在疑神疑鬼中等待。而我们……”
他看向李海镇紧握烟盒的手,“会找到新的路。或者,在最后时刻,确保至少能带走目标。”
时间滑过,安全屋的窗户蒙着一层薄薄的水汽,映着外面路灯昏黄的光晕。
屋内只有彼得罗夫整理装备时发出的轻微摩擦声和纸张翻动的窸窣。
李海镇在一个小时前出门,借口采购食物,实则例行进行外围环境侦察——
这是身处虎穴的生存本能。
李海镇提着装有面包、罐头和几瓶水的廉价塑料袋,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
公寓楼斜对面,一辆灰扑扑、车身沾满泥点的老旧拉达面包车,静静地停在非停车位的阴影里,已经超过了他的“安全时限”阈值。
车窗贴着深色膜,但副驾驶侧窗的膜似乎比其他地方更新、更不透光,且边缘微微翘起。
这不是住户的车,也不是常见的快递或服务车辆。
他的心跳平稳,但神经末梢已然绷紧。
他没有直接回公寓。
而是拐进了两个街区外一家24小时营业的电子配件店。几分钟后出来时,塑料袋里多了几个不起眼的扁平纸盒和一个小工具箱。
随后,他闪身进入了公寓楼灯光昏暗、弥漫着机油和尘埃气味的地下停车场。
避开稀少的监控探头,他找到自己那辆同样不起眼的二手厢式货车,拉开车门钻了进去。
车厢内一片黑暗,只有仪表盘微弱的指示灯和车窗外远处安全出口绿光的映照。
他撬开刚买的廉价路由器外壳,剪断几根线路,将一块带有微型天线的电路板焊接到特定接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