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上了一次奏疏就被准许,而且什么封赏都没有就被打发走了。
加上之前被抓、被发配的那些人,一时之间,整个京城人心惶惶,舆论哗然。
这些事情可都是在张居正醒了以后发生的。
一时之间,张居正风头无两。
一方面是他权势日增,如此明目张胆的排除异己,风评骤降。
不过其实也没多少人在意,张居正的名声本来就已经被他们踩到地上了,再踩又能踩到哪里去?
另外一方面则是畏惧,对张居正权力的畏惧。
这一次大家不但没有扳倒张居正,还让他更上一层楼;也让很多人见识到了皇帝和太后对张居正的看重,这信任简直就是毫无底线。
一些人心里有几个打算,跟着吕调阳上了辞官奏疏。
一些人则觉得大明没希望了,闹出了一副“张居正就是王莽”的架势。
纷纷扰扰、吵吵闹闹,让很多人不胜其烦。
但此时,张居正的同党们兴高采烈。对于他们来说,张居正的权力就是他们的权利。
有一些地位高的人,这些日子总往张居正的家里面跑。
因为吕调阳走了,内阁有位置了。
现在张居正能做主,自己可是他的人,这机会不就来了吗?不跑一跑步走一走怎么能行呢?
各自背后的人也开始了博弈。那些被赶走的失败者,他们爱叫就叫呗,谁在乎他们?
紫禁城,乾清宫。
朱翊钧看着眼前的张居正,语气随意的笑道:“这件事情先生做主就好,朕要准备大婚。廷推就免了。”
所谓廷推,其实就是选内阁大学士。
内阁已经拟定了名单,大家会在皇帝面前陈述这些人的功劳。你要觉得不满意,也可以攻击他,找他的缺点。
最后由皇帝做主,选出入内阁的人选。
张居正没想到朱翊钧会这么说,不禁有些迟疑。
皇帝这是在想什么?
难道真的把这件事情交给自己来做?
就在前几天,皇帝学生可是搞出了不少事情。张居正可不会单纯的认为那些都是巧合。
这个世界上可没有那么多巧合,朝堂争斗如果都以巧合来论的话,就没什么风险了。
这也让张居正意识到一件事,自己这位弟子真的长大了,已经不再是那个任由自己呼来喝去的人了。
没了冯保之后,自己也做不到这一点了,所以这份名单也是一个试探。
在这里面,张居正安排的基本都是自己人,想看一看皇帝的反应。
如果皇帝反对,这就证明皇帝有了其他的想法;如果皇帝没有反对,那证明局势还可控。
如果皇帝想让自己离开,张居正甚至都做好了辞官的准备。皇帝逼你做的事,你想拒绝怕是不太容易。
只是张居正完全没有想到,事情彻底出乎了自己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