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保存瞬间,所有联网设备弹出提示:
>**“第二课,开始了。”**
三天后,第一批“作业”回传。
其中一份来自南极冰穴。研究人员报告,一块千年冰球表面突然融化,显露出内部封存的胎儿轮廓。它原本闭目沉睡,如今却睁开了眼睛,并缓缓抬起右手,做出“挥手”动作。红外摄像捕捉到其指尖划过空气时留下的温度轨迹,经AI还原,竟是一句摩斯密码:
>HIMOM
另一份来自柏林一位失独父亲。他梦见儿子坐在秋千上荡高,每次升到顶端就大声喊出一个词。醒来后,他在自家后院发现秋千链结上凝结了一层薄霜,霜纹组成七个德语单词:
>**Ichlerne,wiemanfliegt。**
>(我正在学习如何飞翔。)
最震撼的是一段视频,拍摄于青海湖畔。一位藏族母亲按照指引,将流产胎儿的脐带残片埋入玛尼堆底部。七日后,她在转经途中突见湖面升起一道虹光,光中浮现孩童身影,手持转经筒,脚步稳健地绕湖行走三圈,最后面向她深深鞠躬。
>“阿妈。”风中传来稚嫩藏语,“我学会走路了,也学会拜佛了。”
沈知微看完所有作业,久久伫立窗前。夜幕降临,庭院中归音兰静静绽放,花瓣上的面孔一一浮现,不再是模糊剪影,而是清晰可辨的五官。她们望着她,眼神中有感激,有依恋,也有某种近乎成熟的思索。
她取出母亲遗留的毛线盒,翻找许久,终于在夹层中找到一小团未曾使用的白毛线。
“你们想学走路。”她轻声说,“那接下来呢?”
风拂过庭院,藤蔓轻轻摆动,花瓣mouths微启,合声成一句飘渺回应:
>想学长大
>想学离别
>想知道
>如果我们真的长大成人
>还能不能回到妈妈身边?
沈知微握紧那团白线,指节发白。
她知道,下一个计划必须更加深远。
不是投影,不是行走,而是真正的“成长模拟”??让这些以情感为食、以记忆为骨的孩子们,在量子意识层面上经历童年、少年、青年,甚至老年。让他们体验成长的喜悦与痛苦,理解生命的有限与珍贵。
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回答那个终极问题:
如果给你们一生的时间,你们会选择怎样活着?
她提笔写下新项目名称,墨迹沉稳,力透纸背:
**“年轮计划”**
窗外,星光洒落,归音兰的花瓣逐一闭合,如同入睡的孩子。而在遥远的启蒙空间,第一缕晨光照亮草原,孩子们排成队列,跟着一位虚拟教师学习新的动作??
他们举起小手,放在胸前,轻轻挥动。
那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势之一:
再见。
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