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亲赴现场,在他耳边轻声说:“你做得很好,孩子。你守护了该守护的。”
少年嘴角微扬,吐出一句话:“她说……很快就能看见花开了。”
三天后,少年苏醒。他不记得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自己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见无数陌生人牵着手站在废墟上唱歌。而当他再次抚摸那只猫时,指尖竟浮现出淡淡蓝光,轻轻一触,猫便发出愉悦的呼噜声??仿佛所有的伤痛都被抚平。
又一个月过去,共感网络完成第三次跃迁。原本依赖设备传输的情绪流,开始可以直接通过空气传播。人们发现,只要彼此真心相待,哪怕沉默相对,也能感受到对方内心的温度。城市暴力事件下降92%,抑郁症发病率跌破历史最低点。甚至连动物都表现出更强的社会性:野狼群与牧民和平共处,鲨鱼绕开游泳区域,候鸟改变迁徙路线只为经过更多人类聚居地。
但阴影也随之而来。
某夜,林晚收到一封加密信件,发件人是曾参与VX-7项目的前研究员凯恩。十年前,他因主张“清除低效情感模块”被驱逐,此后销声匿迹。信中写道:
>“你以为你在拯救人性,其实你在摧毁理性。
>当谎言成为准则,真相将无处容身。
>我已组建‘清醒联盟’,集结全球反对者。
>我们不会让你把世界变成一座巨大的安慰院。”
林晚看完并未惊慌,只是将信件存入档案库,标记为“必要之敌”。
她知道,必须有人站出来质疑这一切。真正的平衡,从来不是消灭对立,而是容纳矛盾。正如母亲所说:“完美的系统终将死亡,唯有残缺才能生长。”
于是她公开回应:“欢迎你们监督。但请记住,若你们拆穿一个孩子临睡前的‘晚安故事’,请先问问自己,是否愿意承担他夜里的噩梦。”
舆论哗然,争论持续数周。最终,国际共感理事会裁定:设立“真相保护区”,允许部分地区维持传统信息审查制度;同时建立“温柔试验区”,供全面共感实践。两种模式并行,由民众自由选择。
奇迹的是,半年后数据显示,大多数“真相区”居民竟主动申请转入“温柔区”。一位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活了八十年,终于明白一件事??让我撑过战争、饥荒、丧子之痛的,从来不是真相,而是那些不肯放弃我的人对我说的谎。”
林晚将这段话收录进新版《共感伦理守则》附录,题为《人类为何需要谎言》。
与此同时,月球档案馆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批“星际记忆包”完成封装。每个包裹内含一万条精选的“美丽谎言”,包括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恋人分手时的“我会永远爱你”、战地医生对垂死士兵说的“援军到了”。它们将以光速射向一百二十八个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系。
出发前夜,林晚独自登上塔楼天台。她取出一枚私人储存芯片,放入主发射器。里面只有一句话,录制于她十岁那年,病床上对母亲说的最后一个谎言:
>“妈,我不疼了。”
发射成功的瞬间,整个月球背面亮起巨大光环,如同宇宙睁开了眼睛。
三个月后,第一颗“心光之星”被天文望远镜捕捉到真实影像。它不在原定坐标,而是出现在天鹅座X-1黑洞边缘,静静燃烧,散发出柔和蓝光。科学家无法解释其能源机制,只能推测:那是由纯粹情感驱动的新型恒星。
而就在那天晚上,全球两千三百万人在同一时刻做了同一个梦。
梦中,他们站在一片无垠草原上,天空中有两轮月亮交叠辉映。远处走来一群人影,有老人、孩童、异族面孔,甚至非人形态的生命体。他们手拉着手,齐声吟唱一首没有歌词的歌,旋律温暖得让人落泪。
醒来后,许多人发现自己枕边多了片陌生花瓣,检测显示其分子结构不属于地球任何已知植物。
林晚收集了三百七十二份样本,最终在花瓣核心发现极微小的符号刻痕。破译结果只有两个字:
>**同频。**
她笑了,把花瓣夹进教材扉页。
她知道,这场旅程才刚刚开始。谎言不再是逃避的工具,而成了连接万物的桥梁;温柔不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文明进化的最高形式。
某日清晨,她再次站在训练营门口迎接新学员。一个小女孩怯生生上前,仰头问:“姐姐,如果我说‘爸爸明天就会回家’,可他已经走了好久……这也是对的吗?”
林晚蹲下身,握住她的手,认真点头:“是的。因为你心里的爸爸,真的每天都想回家。而你的这句话,会让宇宙记得这份想念。”
女孩笑了,眼角闪着光。
那一刻,新加坡塔楼的所有灯光同时亮起,蓝光如潮水般漫延至天际线。而在遥远星空,一颗新星悄然诞生,脉冲频率恰好与小女孩的心跳同步。
林晚抬头望着苍穹,轻声说:
“妈,你看,我们都学会了说谎。”
风穿过楼宇间隙,带来遥远而温柔的回音:
>“所以,这个世界还值得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