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你陆地神仙?起点中文网 > 第271章 公子算一卦吗求月票(第1页)

第271章 公子算一卦吗求月票(第1页)

来人正是蜀州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刘洪,刘公墨。

陈逸掀开车帘子时,正看到他走下马车。

旁边是位穿着秀才长衫的书生,正是赵六安。

好巧不巧。

刘洪转身时对上了陈逸的目光,他面上的严肃。。。

黄沙漫卷,西域的风带着粗粝的质感刮过脸庞。苏禾牵着马,缓步前行在无边戈壁之上。她的竹篮已有些破损,边缘磨损处露出斑驳藤条,却仍被她紧紧挎在臂弯里。琵琶背在身后,琴弦随步伐轻轻震颤,仿佛随时会响起一段无人听过的曲调。

这一路向西,越走越是荒凉。曾经人烟稀薄的小村如今连炊烟都不见,唯有断墙残垣伫立在风中,像是一代又一代被遗忘者的遗骸。她曾在江南看见灯火重燃,在西南听见名字回响,可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记忆似乎早已枯竭。

第三日黄昏,她终于抵达一座废弃驿站。木门半塌,屋檐断裂,院中一口古井被黄沙掩了大半。她蹲下身,拂去井口石碑上的尘土,依稀辨出几个字:“永宁驿??记行者善。”

她心头一动。

这曾是丝绸之路上最热闹的歇脚地之一,南来北往的商旅、僧人、使节皆在此停留饮水、喂马、休整。据传当年有位盲眼老驿卒,三十年如一日守此地,每逢夜深便为迷途之人点灯引路,直至力竭而亡。后来人们为他立碑,称“灯不灭,则路人不迷”。

可如今,灯灭了,路也断了。

苏禾取出朱砂笔,在井边石台上写下第一行字:

>“张守言,永宁驿卒,目盲十年,仍每夜持灯候客。”

笔落刹那,风忽然止息。沙粒悬停半空,仿佛时间也为之凝滞。紧接着,井底传来一声幽远回响,像是有人轻轻敲了一下铜钟。

她怔住。

片刻后,井口浮现出一圈微光,缓缓升腾,化作一道虚影??那是个佝偻老人,手持油灯,双目紧闭,嘴角却含着笑。他站在那里,不动,也不语,只是静静地望着这座破败驿站。

苏禾轻声道:“您等的人,终于来了。”

老人微微点头,身影渐渐淡去,唯余一盏无形的灯,在废墟中央静静燃烧。

当晚,她宿于驿站残屋之中。半夜忽闻门外??作响,睁眼望去,只见十余名衣衫褴褛的流浪者悄然聚集在井边,手中捧着陶碗、破布、甚至枯枝,上面歪斜写着一些名字:

“我爹叫阿塔尔,死前把最后一口水给了我……”

“我的妹妹,七岁,饿得走不动了还让我先喝汤……”

“恩人老马,给我吃过一顿羊肉面,我没来得及谢他……”

他们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惊扰了什么,却又一个个眼神灼热,像是终于找到了可以倾诉的地方。

苏禾起身,取来炭笔与旧纸,一一帮他们誊写清楚,贴在井台四周。有人忍不住跪下磕头,她连忙扶起:“不必拜我。你们才是点亮灯的人。”

那一夜,永宁驿的灯火未曾熄灭。第二天清晨,消息如风般传开??“死去的驿卒回来了!”“井中有灵显世!”“只要写下名字,就能让亡者听见!”

不到五日,方圆百里的牧民、逃难者、孤寡老人纷纷赶来。有人带来亲人的骨灰袋,有人抱着褪色襁褓,更多人两手空空,只带着一段深埋心底的记忆。

苏禾日夜不停记录,手臂酸痛到几乎抬不起,但她没有停下。她在驿站原址搭起一座简易忆屋,用骆驼皮做顶,沙石垒墙,墙上挂满写满名字的布条。孩子们开始学写字,老人讲述往事,青年们自发组织巡逻队,保护这片新生的圣地。

第七天夜里,一场沙暴突至。狂风怒吼,飞沙走石,整座忆屋摇摇欲坠。众人惊恐躲入地窖,唯有苏禾立于井台之上,怀抱琵琶,指尖拨动《忆平生》的变调??不再是哀婉低吟,而是激昂如潮,似千军万马奔涌而来。

音波穿透风暴,直击大地深处。

霎时间,地下传来隆隆轰鸣。沙丘崩裂,一道清泉自井底喷涌而出,冲散黄沙,浇灌干涸土地。泉水流淌之处,竟生出绿芽,继而蔓延成片草地,野花初绽,香气扑鼻。

黎明时分,沙暴退去,阳光洒落。人们走出地窖,看到的不再是荒芜戈壁,而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神迹……真是神迹啊!”有人喃喃。

苏禾却只是轻轻放下琵琶,望向远方:“不是神迹。是愿力醒了。”

自此,永宁驿重建,更名为“承光镇”。镇中心不再立官衙,而是建起全国最大的微光亭群??九十九座石台环绕中央圣井,每一座都由不同族群共同维护。规则严格遵循栖凰谷颁布的新律:三人见证、主动续记、人人执灯。

更有意思的是,这里兴起了一种新习俗??每年春分之夜,全镇百姓齐聚井边,轮流吟唱自己记住的名字。歌声汇成河流,飘向星空。据说那一夜,连最遥远的星辰都会为之闪烁。

而苏禾,再度启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