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云明带着两名小太监,抬着一口沉甸甸的箱子,走进张飙那破落小院,并宣读了老朱‘抠抠搜搜’又‘勉为其难’追加一万两经费的口谕时,张飙的反应堪称精彩。
他先是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那箱银子,仿佛不敢相。。。
飞机降落在西宁曹家堡机场时,天光微亮。高原的清晨带着刺骨寒意,陈小满裹紧风衣走出航站楼,远处祁连山脊上还覆着未化的雪。接他的是省妇联派来的年轻干部扎西卓玛,藏族姑娘,说话干脆利落:“昨晚刚接到消息,果洛州玛多县有个孩子连续五天没去上学,班主任上报后系统自动触发三级预警。当地教育局一开始压着没处理,说是‘牧区常见现象’,直到我们调出孩子的心理测评记录??他在上周作文里写了三遍‘我爸说我要去挖虫草,不去就打我’。”
“虫草季又开始了。”陈小满低声说,眼神沉了下来。
每年四月到六月,青藏高原进入采挖冬虫夏草的季节。这本是牧民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童工化”趋势令人忧心:许多家长带着十岁出头的孩子进山,一待就是两个月,白天高强度劳作,夜晚睡在帐篷里,风吹雨淋不说,更严重的是彻底中断学业、脱离监管。有些孩子甚至被中介收买,冒充成年劳力送往更高海拔区域,发生失温、坠崖等事故也屡见不鲜。
“护航计划”去年已在青海试点“季节性高危模型”,专门针对虫草季、转场季、收割季设定动态监测机制。一旦学生缺勤且家庭有采挖史或经济困难背景,系统将自动推送预警至县级平台,并要求七十二小时内完成实地核查。可执行层面依旧漏洞百出。“他们觉得这是‘传统生计’,不是‘剥削’。”扎西卓玛苦笑,“前两天还有个乡长打电话来质问:你们是不是想断我们老百姓的活路?”
陈小满沉默片刻,掏出手机打开一段视频??是张强康复后的访谈片段。画面中少年瘦弱却坚定:“以前我以为命就这样了,干活、挨打、等死。可后来我知道了,我不该这样活着。哪怕是为了挖虫草,也不能让我爸把我当牲口使。”他把视频递给扎西,“把这个拿给那位乡长看看。告诉他,活路不该踩在孩子的脊梁上。”
车行八小时,穿越草原与冻土带,终于抵达玛多县城。夜宿县教育局招待所,陈小满连夜调取近三个月的预警数据。仅果洛州就有四十七名儿童被列入“高风险名单”,其中十九人已确认随家长进山,位置信息完全丢失;另二十八人虽未离校,但家庭通讯中断、轨迹异常。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些数据早在十天前就已上传省级平台,却被层层标注为“待核实”“属地研判”“暂无实质证据”,始终未能启动跨部门联动响应。
“又是等待。”他攥紧笔杆,指节发白,“每一次等待,都是对系统的背叛。”
次日清晨,他直接闯入县政府会议室,打断一场关于“虫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座谈会。面对十余名地方官员诧异的目光,他没有寒暄,只将一份打印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条文拍在桌上:“根据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请问,在座哪位能告诉我,挖虫草属于‘国家另有规定’的情形?”
全场鸦雀无声。
一位副县长试图缓和气氛:“陈老师,您不了解我们这里的实际。很多家庭靠这个过冬,孩子不上学也是为了生存……”
“所以你们就用‘生存’绑架童年?”陈小满打断他,“我看过统计数据,去年玛多县虫草总产值约一点二亿元,人均增收不足三千元。可与此同时,全县初中辍学率上升了百分之十八,十三名未成年人在采挖期间受伤,其中两人永久性冻伤致残。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生存’?”
他环视众人:“我可以理解贫困带来的选择困境。但我不能接受,一个社会以牺牲孩子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如果今天你们允许一个十岁的孩子凌晨三点跪在泥地里扒土找虫草,明天就会有更多父母觉得,让女儿早点嫁人换彩礼也没那么不可接受。滑坡一旦开始,底线将荡然无存。”
会后,县里紧急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公安、教育、卫健、市监等部门,抽调三十名干部组成六个搜救小队,携带卫星电话与定位设备,分赴各重点采挖区排查。陈小满坚持随第一队出发,尽管高原反应让他头痛欲裂,仍咬牙跟上。
第三天午后,他们在一处海拔四千八百米的山谷发现了一顶破旧帐篷。掀开帘子的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五个孩子蜷缩在角落,最小的不过八岁,脸上布满冻疮,指甲发紫。他们正在分食一碗掺着沙石的糌粑。一名十二岁的男孩见到陌生人立刻躲到灶台后,嘴里喃喃重复:“我没逃,我没逃……爸爸说看见外人要装睡。”
陈小满蹲下身,轻声问:“你想回家吗?”
男孩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惧,随即泪水夺眶而出,重重点头。
当晚,所有孩子被送往县医院救治。经诊断,三人严重营养不良,一人患早期肺水肿,需立即转诊西宁。而最令人愤怒的是,其中两名儿童的身份信息竟出现在某劳务公司备案名单中,名义为“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实则已被预付定金准备送往玉树矿区参与非法采矿。
“这不是个别家庭的选择失误。”陈小满在应急指挥部怒吼,“这是有组织的犯罪链条!必须彻查背后中介、伪造文书者以及可能存在的公职人员包庇行为!”
第四天,省公安厅派出专案组进驻玛多。通过调取通信记录与资金流向,顺藤摸瓜挖出一个横跨青海、四川、甘肃三省的“季节性童工输送网络”。该团伙长期与偏远地区村干部勾结,以“带娃赚快钱”“体验生活”为名诱骗家长签署免责协议,再统一办理虚假身份证明,将儿童送往虫草区、盐湖矿场、牦牛屠宰点从事高强度劳动。更有甚者,利用宗教活动掩护,在朝圣途中拐带孤儿与单亲家庭子女,转手卖给工地老板。
案件曝光后,舆论再次沸腾。央视《焦点访谈》推出特别节目《虫草下的阴影》,镜头扫过那些稚嫩却麻木的脸庞,播放孩子们颤抖的陈述:“每天要挖六十根才算完成任务,少一根打一下。”“晚上不敢哭,怕被扔下山。”“我想念教室,想听老师讲课……”节目结尾打出一行字:**每一百根虫草背后,可能藏着一个被剥夺的童年。**
教育部连夜发布紧急通知,严禁任何形式的学生参与商业性采挖活动,并要求各地在虫草季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将“利用未成年人从事高危劳作”纳入《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一“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适用范畴,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与此同时,民间行动迅速升温。青海师范大学发起“替孩子挖一天虫草”公益活动,号召志愿者按市场价出资购买等量虫草,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资助受害儿童重返校园;西藏几位知名活佛联名发布佛教倡议书,强调“众生平等,童真不可亵渎”,呼吁信众拒绝雇佣未成年采挖者;更有牧民自发组建“草原哨兵队”,骑马巡山,一旦发现可疑营地立即报警。
半个月后,最后一个失踪儿童被找到??是个叫达瓦的小女孩,因在山上迷路被困三天,靠喝雪水存活。获救时她怀里紧紧抱着一本破旧的语文课本,封面上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长大我要当老师,不让别的小朋友像我一样找不到路。”
陈小满亲自去医院看望她。女孩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却努力露出笑容:“陈老师,我一直在背你上次视频里教的那首诗……‘我不是商品,我是个人’。”
他鼻子一酸,握住她的手:“你不仅是个体,你还是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