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苏时锦楚沐尘全文免费毒妃她从地狱来 > 第1165章 难怪与世无争(第2页)

第1165章 难怪与世无争(第2页)

>“朕母之事,天下共知。自今日起,宗庙玉牒增补实录,凡涉皇族隐秘,皆由记忆监察司独立核查,不得干预。”

>

>“宁可江山动摇,不可人心失信。”

举国哗然,继而沸腾。百姓奔走相告:“连天子都敢说实话了!”

这一年秋,全国掀起“补名潮”。无数家族主动翻检祖谱,补录曾被删去的亲人名字。有人发现祖父曾是起义军首领;有人得知祖母本姓“楚”,因避祸改嫁才隐姓埋名;更有偏远山村一族,世代供奉一块无字碑,直到一位梦语者梦见祖先披甲执旗,高呼:“吾名楚怀山,大周忠臣,非叛贼也!”

他们连夜凿碑,添上血书三行,焚香祭拜,全村痛哭三日。

而在这股洪流之中,柳霜悄然离世。

她走得很安静,是在一个春天的清晨,坐在昭树下晒太阳时闭上的双眼。手中依旧握着那把早已锈蚀的钥匙,脸上带着笑意。村民发现她时,树根下的泥土微微松动,仿佛不久前有人来过。

葬礼那天,没有哀乐,只有歌声。

一群孩子站在坟前,齐声唱起那首无人教过的摇篮曲。歌声一起,天空忽降细雨,雨丝呈淡紫色,落在墓碑上竟不散,反而缓缓汇聚成两个字:

>**记得**

更奇的是,当晚所有做过“茅屋梦”的孩子都说,他们在梦中参加了葬礼。小满和忆昭并肩而来,向柳霜深深鞠躬。小满说:“你守住了灯,我们也终于能回家了。”

从此,每年清明,昭树下总会多一盏新灯。无人点燃,却长明不灭。

十年过去,世界已然不同。

“忆感力”不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成为教育必修课。孩童五岁起便学习如何倾听旧物的低语,如何解读梦境中的符号,如何用音律唤醒沉睡的记忆。千灯书院重建,不再是讲经之所,而是一座巨大的“声音博物馆”,收藏着从各地采集来的口述史、方言歌谣、亡者遗言。

最令人敬畏的,是“共忆仪式”的诞生。

每逢重大决策??无论是开战、修法,还是立储??朝廷必须举行一次“三日共忆”:邀请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轮流讲述一段家族记忆,内容不得修饰,不得回避。君王与大臣须全程静听,不得打断。唯有在此之后,方可议政。

有一次,一名农夫讲述祖父因拒绝指认同乡“妄议朝政”而被流放至极北苦寒之地,最终冻死途中。他说完后,殿内鸦雀无声。宰相低头啜泣,皇帝起身离座,亲自为其斟茶,道:“谢谢你让我知道,这片土地也曾如此寒冷。”

也正是这场仪式后,朝廷废除了“连坐令”,并追谥所有因言获罪者为“直魂公”。

然而,平静之下仍有暗流。

某夜,一名年轻忆使在整理古籍时,偶然发现一页夹在《肃言律注疏》中的羊皮纸,上面用极细的朱砂写着一段咒语:

>“忘之始,生于惧;惧之极,化为刃。

>若万民皆记,则万民皆乱。

>故王者之道,不在治身,而在治忆。”

落款赫然是**承影殿初代殿主**。

他浑身发冷,立即上报。裴砚看过之后,久久不语,最后只说了一句:“原来……最初的劫,不是遗忘,而是恐惧。”

他命人将此页复制百份,分送全国各地的忆台公开展示,并附言:

>“我们曾因害怕而选择忘记。

>今天,我们选择记住这份害怕,

>才能真正走出它的阴影。”

又过了五年,裴砚年逾八旬,须发尽白,步履蹒跚。他在临终前召集所有弟子,于昭树下举行最后一次讲学。

“你们问我,为什么一定要记得?”他望着满天星斗,声音微弱却清晰,“因为记忆不是负担,而是爱的凭证。你记得一个人,就意味着你承认他曾存在,曾痛苦,曾希望,曾为你流泪。”

他顿了顿,抬手指向北极星方向。

“小满告诉我,地狱不是火焰,不是刑具,不是永罚。地狱是??当你呼唤一个人的名字,却再没有人回应。”

风吹过,树叶沙沙,仿佛万千灵魂在低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