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就打算认命?”王杨反问。
“我不是认命。”左雅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韧劲,“我只是还没找到出路。但我们团队没散,技术积累也没丢。只要有人愿意相信我们还能飞,我们就一定能再打一颗星上天。”
王杨看着她,忽然觉得眼前这个瘦弱女子身上有种难以言喻的力量。那不是张扬的自信,而是经历过风雨后的坚定。
“如果我说,静海银行愿意成为那个‘愿意相信’的人呢?”他缓缓道,“不是简单买下股份,而是全面赋能:资金、资源、政商网络、产业协同。我们可以成立专项基金,也可以帮你们对接地方政府的科创扶持政策,甚至可以联合申报国家级重点项目。”
左雅呼吸一滞。
她当然听懂了弦外之音??这不是普通的财务投资,而是一场深度绑定的战略合作。一旦接受,左雅茂将不再是孤军奋战的小舢板,而是驶入静海银行庞大生态体系的一艘战舰。
但她也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控制权的稀释,决策节奏的变化,甚至是企业文化可能面临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她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她是否准备好,把亲手带大的孩子,交给另一个强大而陌生的“监护人”?
“王总,我能问一句吗?”她盯着桌面咖啡杯上升起的热气,“您为什么选我们?静海银行明明可以把钱投给更成熟的航天企业,或者干脆自己组建团队。”
王杨笑了:“因为我看得出,你是真正想做事的人。不是为了圈钱,不是为了蹭热点,而是真心想让中国的遥感卫星飞得更高、看得更清。这种人,值得托付。”
他又补充一句:“而且,我相信直觉。当我看到你们那份《轻量化多光谱成像仪技术白皮书》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未来的钥匙。”
会谈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离开咖啡馆时,雨已经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外滩万国建筑群的穹顶上,金光闪烁。左雅站在台阶上,望着黄浦江对岸陆家嘴的高楼群,久久未语。
“感觉怎么样?”王杨问。
“像做梦。”她轻声道,“五年了,第一次有人认真听我说完全部构想,还不觉得我在画饼。”
“那就别让它只是梦。”王杨递给她一张名片,“三天后,我会派尽调团队上门。希望到时候,你能让他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左雅茂。”
“我会的。”左雅接过名片,握得很紧。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珠海。
方青叶正坐在办公室里翻阅一份文件??《吉利星座二期建设计划书》。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助理发来消息:“王杨方面已接触左雅,预计本周启动尽调。”
他合上文件,望向窗外碧海蓝天,嘴角浮现出一丝复杂笑意。
“终于来了。”他低声自语,“王杨啊王杨,你以为你捡到了便宜?殊不知,这是我故意放出去的饵。”
原来,这一切并非偶然。
早在三个月前,方青叶就已预见到通信卫星将成为未来十年最激烈的战场。而遥感业务虽有潜力,但回报周期长、竞争激烈,若继续投入,只会拖累整体战略布局。于是他做出决定:剥离左雅茂,集中资源打造“方青系”通信星座网络。
但他并不想让这家公司落入竞争对手手中。
所以他选择了静海银行??一家看似地方性、实则野心勃勃的金融机构。他知道王杨近年来一直在寻找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口,而航天,无疑是皇冠上的明珠。
更重要的是,他了解王杨的性格:果断、敢赌、重情义。只要让他看到希望,就会全力以赴。
“只要左雅茂能活下来,哪怕不再姓‘方’,也算完成使命了。”方青叶起身,走向阳台。
风很大,吹乱了他的头发。
他曾无数次仰望星空,梦想用中国人自己的卫星照亮大地。如今,虽然脚步分岔,但他知道,那颗初心从未熄灭。
而在申城,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静海银行内部,关于“星引计划”的传闻已经开始流传。有人兴奋,有人质疑。陈丹路得知此事后,专门找王杨谈了一次。
“老王,你确定要?这趟浑水?”他在行长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航天是烧钱机器,多少上市公司都被拖垮了。我们虽然是银行,可也不能拿储户的钱去赌一颗卫星能不能上天吧?”
王杨坐在沙发上,神情平静:“我知道风险。但你也知道,我们不能永远只做存贷汇。要想真正跨入一流金融机构行列,就必须有自己的战略支点。金融科技、绿色金融、高端制造……哪一个不是高风险?可哪一个不是未来?”
“可航天不一样!”陈丹路提高声音,“它不只是技术门槛高,更是政策敏感区!万一哪天被认定为‘涉密单位’,咱们怎么退出?怎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