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妈现在……”
“装瞎。”她笑,“只要我不提工作细节,她就假装一切正常。上次视频还问我‘实验室有没有空调’,生怕我中暑。”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难得轻松。
下午两点,许青舟随宋露露前往位于昌平的先进材料测试中心。这里是全国少数几家拥有中子辐照模拟装置的机构之一,WLZ-7B即将接受首次真实环境考验。
进入控制室后,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调试。屏幕上,反应堆模拟器的温度曲线稳步上升,中子通量逐步加载至设计值。
“开始吧。”宋露露按下确认键。
接下来的四个小时里,他们轮流值守,记录每一项反馈数据。当辐照剂量达到1×10??ncm?时,样品表面仍未出现宏观裂纹,XRD分析显示主相结构保持完整,仅有轻微宽化。
“成功了。”许青舟喃喃道。
宋露露却没有立刻庆祝。她盯着电子显微镜传回的高清图像,眉头微蹙。
“怎么了?”许青舟察觉异样。
“你看这里。”她放大一处区域,“晶界附近出现了纳米级孔洞集群,虽然总量极少,但分布异常集中。这不是正常辐照损伤模式。”
许青舟凑近细看,忽然神色一凛:“这不是孔洞……是氦泡。”
“什么?”旁边的技术员惊呼,“氦?哪来的氦?”
“中子与材料中的杂质元素发生n,α反应产生的。”许青舟迅速调出元素分析报告,“你们看,样品中含有微量锂,大约6ppm。虽然含量极低,但在高强度中子流下,足以引发显著的氦生成。”
“麻烦了。”宋露露面色凝重,“氦泡聚集会导致材料脆化,长期运行风险极大。”
“必须除杂。”许青舟果断道,“下次制备要采用超高纯原料,特别是钨粉和碳源,必须经过离子束清洗。”
“成本会翻倍。”技术员提醒。
“值得。”宋露露斩钉截铁,“我们追求的不是短期性能,是工程寿命。如果不能解决氦脆问题,哪怕其他指标再优秀,也无法投入实际应用。”
当晚,他们在测试中心附近的宾馆入住。许青舟洗完澡出来,发现宋露露正坐在窗边笔记本电脑前,屏幕幽光照亮她专注的脸庞。
“还没睡?”
“在整理今天的数据。”她头也不抬,“顺便写了封邮件给MIT的Davis教授,问他那边有没有超纯净钨粉的采购渠道。”
许青舟走过去,靠在桌边:“你总是这样,别人睡觉,你在干活。”
“习惯了。”她终于抬头,眼里有些疲惫,却不肯退让,“你知道吗?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守夜人。所有人都走了,灯灭了,只有我还在这里,盯着仪表盘上的每一个波动。”
他静静地看着她,忽然伸手拂开她额前一缕乱发:“那你需要一个搭档。”
她怔住。
“我不是来抢功的。”他声音低沉,“我是真心想帮你完成这件事。不只是为了科学,更是为了……那些等不到新材料问世的人。”
她眼眶微微发热,低下头:“许青舟,你知不知道,很多人接近我,要么是为了资源,要么是为了名声。你是第一个……纯粹因为相信这个目标而来的人。”
“所以?”他问。
她抬起头,认真地看着他:“所以,欢迎加入WLZ计划。正式成员,待遇从优,包吃包住,唯一要求??不准中途逃跑。”
他笑了:“成交。”
凌晨两点,整栋楼陷入寂静。唯有他们的房间仍亮着灯。键盘敲击声、纸张翻动声、偶尔的低声讨论,交织成一首属于科研者的夜曲。
而在千里之外的德国,一封加密邮件悄然送达某位资深研究员的终端。标题仅有一行字:“ProjectHelix-Beta:InitialResultsConfirmed。ProceedtoPhase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