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收容的不是罪犯,也不是病人,而是那些曾犯下不可饶恕之错、却被社会彻底放逐的人:战争刽子手、贪污政客、家庭暴力施暴者、网络暴力主导者……他们在这里不做忏悔,而是学习倾听??听受害者的故事,听自己的内心,听他人眼中的自己。
陈小禾每周都会来一次。
那天,她遇见一位年迈的将军,曾在某次边境冲突中下令轰炸平民区。如今他每天坐在院子里,一遍遍读孩子们写的信,泪水滴落在纸页上。
“我以为命令就是正义。”他说,“直到我听到那个小女孩临死前还在喊妈妈。”
陈小禾轻轻握住他的手:“现在你知道了。这就够了。”
傍晚,她回到书院,发现苏砚正在教一群孩子折纸船。他们要把这些船放进人工湖,每一只船上都写着一句话:“我想被理解。”
“你知道吗?”苏砚笑着对她说,“今天有个孩子问我,如果所有人都能共感,会不会太累?”
“你怎么回答的?”
“我说,就像走路会累,但我们不会因此停止行走。共情也一样,它让我们疲惫,但也让我们真实。真正可怕的不是感受太多,而是麻木。”
夜幕再度降临。
陈小禾独自登上天台,翻开父亲的日记。那句新出现的话依旧清晰:“当地脉开始歌唱……”而在下方,不知何时又浮现了一行更小的字:
>**“而你们,成了它的旋律。”**
她笑了,抬头望向星空。
银河横贯天际,宛如一条流动的情绪光带。而在遥远的南极,卫星拍到了惊人一幕:那朵破冰而出的蓝色小花周围,竟长出了更多同类,连成一片,在极昼阳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跳舞。
风拂过耳畔,带着远方海浪的节奏。
她知道,这场旅程远未结束。人性仍有阴暗,世界仍在挣扎,新的危机或许已在孕育。但她不再恐惧。
因为她终于懂得,共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蹲下身,把搁浅的鱼送回大海;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别人哭泣时递上一颗糖;只要还有一双手,在黑暗中紧紧握住另一双颤抖的手??
光,就不会熄灭。
她轻声说道:
“我们还在学。”
风穿过楼宇,携着这句话飞向远方,落入千万人梦中。
第二天清晨,一名新生在入学测试中意外觉醒。她是个聋哑女孩,无法说话,也无法听见。但在共感测试中,她的共鸣强度创下历史新高。
监考老师震惊之余,问她感受到了什么。
她用手语比划道:
**“全世界都在哭,也在笑。而我,第一次听见了心跳。”**
老师红着眼眶,将她拥入怀中。
窗外,朝阳升起,照亮了书院门前新立的石碑,上面刻着一行字,由十三种语言书写,内容相同:
>**“这里不培养强者,只守护柔软。”**
陈小禾走过碑前,停下脚步,伸手抚过那粗糙的刻痕。
她知道,这条路很长,很远。
但她也会一直走下去。
因为这个世界,终于学会了听心跳的声音。
而她,正是那心跳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