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召开线上招商会。”他说,“我要让全世界看到,星火不仅能做内容,更能做产业标准。”
晚上八点,一场保密级别极高的虚拟会议在星火自研的元宇宙会议室举行。参会者包括LV中国区总监、星巴克亚太采购负责人、小米生态链总经理等十余家企业高管。林星河亲自讲解IP赋能模型,展示基于AI用户画像的精准消费预测系统,并承诺提供独家数据支持与联合营销资源。
结果令人震惊:
-LV愿支付800万美元,取得女主剧中高定系列的全球首发权;
-星巴克签下三年主题门店合作,首年保底分成5000万元;
-小米宣布推出“逆光联名智能手环”,内置剧情互动功能,预计销量300万台。
一夜之间,衍生品预收款突破三点二亿元。
“林总,我们……真的要接这么多订单?”赵敏颤抖着问,“生产和供应链能跟上吗?”
“当然不能。”林星河淡淡道,“所以我们只签意向协议,收取30%定金,剩下的交给时间。”
他早已算准:只要释放出“爆款确定性”,这些定金就能成为新一轮融资的信用背书。而真正的量产,完全可以外包给合作工厂,星火只需掌控设计与渠道。
又一笔两亿资金入账。
然而,风暴并未停歇。
第三天中午,一家财经自媒体突然发布深度报道《起底星火系:一场精心包装的资本骗局?》,文中列举多项“疑点”:
1。星火电商实际营收远低于估值;
2。林星河个人持股结构复杂,疑似存在代持与关联交易;
3。《逆光》投资方名单中出现多家空壳公司,资金来源不明。
文章末尾暗示,监管部门或将启动二次调查。
舆论瞬间反转。
“黑稿!”陈砚怒拍桌子,“这篇文章引用的数据全是过时的,还有几处明显篡改!而且发布账号背后IP定位在香港,服务器属于境外匿名托管!”
林星河却异常冷静。他打开手机,翻看评论区,发现大量水军正在煽动“林星河靠炒概念割韭菜”的论调。
“他们在试图摧毁公众信任。”他说,“比起资金链断裂,这才是最致命的。”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聚集的记者群。他知道,这一轮攻击的目标,不再是钱,而是他的**credibility**(公信力)。
“准备发布会。”他转身下令,“三天后,我在总部召开媒体见面会,主题就叫??‘没钱怎么当明星’。”
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个名字,曾是他创业初期被投资人嘲笑的话:“你没钱,凭什么玩娱乐圈?”如今,他竟要主动提起这个耻辱标签?
“你要坦白一切?”陈砚低声问,“包括天火的借款?沈铮的接触?”
“不。”林星河摇头,“我要讲的,不是一个老板如何渡劫的故事,而是一个普通人,如何用规则打败规则。”
接下来的48小时,星火团队几乎全员通宵。
他们整理出一份长达百页的公开资料包,包含:
-星火合作社成立以来扶持艺人的完整成长轨迹;
-每一部剧集的投资回报率明细;
-游戏板块用户增长曲线与ARPU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