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辆车带着祁讳几人,往港口的方向而去。
当然了,人不多,就祁讳6个演员,韩三坪,剧组的几个骨干这几个人。
才十人出头。
车里,《红海行动》剧组众人兴奋无比,谈论着军舰的相关话题。
。。。
夜风穿过峡谷,带着潮湿的泥土气息与铁锈味,在工程车顶棚上轻轻拍打。张秀英的歌声早已停歇,她靠在座椅边睡着了,怀里仍紧紧抱着那枚老旧的怀表,指针早已凝固,却仿佛还在无声地走动。林浩然没有打扰她,只是将一件军绿色外套轻轻盖在她肩头??那是马占奎生前留下的最后一件衣物,如今已被洗净、缝补,重新穿在了女儿身上。
车子颠簸着驶入一段新开辟的山道,GPS信号断断续续,地图上的红点却愈发密集。从云南归来后,“寻光行动”的影响力迅速扩散。不仅民间志愿者踊跃报名,连多地地方政府也开始主动提供历史档案和地理数据支持。短短半个月内,团队已收到超过两百条疑似线索,涵盖铁路、公路、水电站、国防工事等多个领域。
而此刻他们正奔赴下一个目标:川藏交界处的一座废弃气象站。
据一位退休地质队员口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支负责绘制青藏高原等高线图的小分队曾在此驻扎,后来因雪崩失联,官方记录为全员殉职。但近年来,当地牧民多次报告夜间能看到山顶有微弱灯光闪烁,甚至有人捡到过写满坐标和天气数据的纸条,随风飘落在草场边缘。
“如果真是他们……”小李坐在副驾,盯着平板上不断跳动的卫星图像,声音压得很低,“活了五十年?靠什么维持生命?”
“不是活了五十年。”老周从后排抬起头,眼神深邃,“是有人继承了他们的任务。”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湖心,激起层层涟漪。林浩然默默点头。他想起赵振山日记里那句“我们修的这条铁路,通了吗?”??一个人可以死去,但使命不会终结。只要还有人记得,就会有人接下火把,继续走下去。
凌晨三点,车队抵达海拔四千八百米的临时营地。寒风刺骨,氧气稀薄,每个人都戴着面罩缓慢行动。陈工带领技术组连夜架设热成像雷达与声波探测仪,而林浩然则独自走向远处一座半塌的石屋遗址。
门框歪斜,屋顶坍了一半,墙角堆着冻硬的煤渣和断裂的电线。他蹲下身,拂去积雪,发现一块被掩埋的金属铭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川西观测点K-9,1967年建**。
就在他准备起身时,脚底踩到一处松动的地砖。掀开一看,下面竟是一根裸露的电缆,顺着裂缝延伸进山体深处。
“这里有地下结构!”他立刻呼叫队友。
经过六小时紧急勘探,确认山腹中存在一个纵深约一百二十米的人工洞穴系统,内部温度稳定在十二摄氏度左右,且检测到极微弱的电磁场波动。更令人震惊的是,红外扫描显示洞内至少有三个活动热源??不是动物,而是人类体温特征。
“不可能……”陈工喃喃道,“就算当年有人幸存,现在也该超过九十岁了。”
“可如果我们找的根本不是‘幸存者’呢?”张秀英忽然开口。她站在洞口前,目光穿透黑暗,“也许,是我们之前的人。”
一句话让所有人脊背发凉。
当天中午,小型钻探机打通第一道通风孔。随着空气流通,一股陈年的墨香混合着药草气味飘散而出。紧接着,接收器捕捉到一段音频信号??不是摩尔斯电码,而是一段用老式录音带播放的女声朗读:
>“1973年2月14日,晴。
>今日完成第876次大气压强记录。
>李组长昨夜咳血,不肯说疼,但我看见他枕头上有血迹。
>粮食还剩三个月份,发电机电池老化严重,照明时间缩短至每日两小时。
>我们决定轮流值守,确保每一份数据都能传出去。
>若未来有人找到这里,请转告我的妹妹林晓梅:姐姐没能回去参加她的婚礼,但她喜欢的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一直带在身边读完了。”
声音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