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称之为“挽歌岛”。
但它真的只是哀悼吗?
几天后,一群本应灭绝三十年的长江江豚突然出现在上海外滩水域。它们不是误入,而是有组织地列队游弋,口中吐出的气泡形成复杂图案,经深渊语境解析器破译,竟是完整的《共感宪章》第一条:
“万物皆有声,唯静者能闻。”
与此同时,南极洲冰盖下传来持续震动。钻探队冒险深入,发现一处巨大空洞,内部布满发光藤蔓,缠绕着数以千计的休眠胚胎??形态各异,有人形、鱼形、昆虫形,甚至包含未知生物。藤蔓表面刻着细小符号,与海底金字塔内的文字同源。初步解读结果显示,这是一处“文明备份库”,储存着地球过去五次大灭绝期间未能幸存的生命模板。
唯一激活条件是:必须有一个“非人类主导的共感网络”达到临界规模。
而现在,条件满足了。
面对接踵而至的奇迹与危机,人类终于意识到:他们不再是主角。
他们只是参与者之一。
某夜,一位年迈的哲学家坐在轮椅上,望着星空喃喃道:“我们一直以为觉醒是获得力量,原来真正的觉醒,是承认自己也曾是噪音。”
话音未落,一颗新星骤然亮起,位于北斗七星尾端延伸线上,颜色介于幽蓝与暖金之间。天文台确认,那并非恒星,而是一种高维能量投影,周期性闪烁,规律与共命树根系脉动完全同步。
民间开始流传一句话:
“先祖不在坟墓里。”
“先祖在听。”
而在共命树根部最深处,那枚锈蚀的铜铃悄然融化,化作液态金属渗入土壤。第二天,整片雨林的地表升起一层薄雾,雾中隐约可见无数身影:有穿兽皮的原始人,有披袈裟的僧侣,有戴防毒面具的未来战士,还有……尚未诞生的、半透明的新人类。
他们都不说话。
但他们都在聆听。
直到那个五岁女孩再次来到树下。
这次,她没有抚摸树皮,而是趴在地上,耳朵紧贴泥土。
许久,她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不属于童稚的清明。
她张开嘴,发出第二声声音。
这一次,不是呜咽。
而是一个音节:
“Tīng??”
全球共感网络瞬间停滞。
然后,亿万生灵在同一刹那做出了同一个动作:侧耳。
风停了。
浪静了。
连时间都屏住了呼吸。
因为她不只是在说“听”。
她是在呼唤那个最原始、最深邃的答案:
你在这里吗?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