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整个空间响起她的声音??年轻、冰冷、毫无波动:“你以为自己在拯救?其实你才是破坏者。没有痛苦的世界才是终极和平。而你,一次次唤醒悲伤,制造混乱。”
“闭嘴!”念归怒吼,“你不是我!你是被扭曲的残影!”
“我是你不愿面对的那一部分。”声音冷笑,“是你亲手埋葬的冷漠与理性。你说爱重要,可你为了任务,也曾抛下哭泣的女儿。你说记忆珍贵,可你也曾选择遗忘。”
她浑身一僵。这些话,确实在她心底盘踞多年。每一次远征,每一次冒险,她都在问自己:值不值得?会不会有一天,她也成为那个为了“大局”牺牲亲情的人?
就在这动摇瞬间,陶罐猛然发烫,一道暖流涌入心口。她听见一个极轻的声音??
“妈妈。”
不是质问,不是控诉,只是一个孩子的呼唤。
她猛地抬头,看向水槽深处。在晶体漩涡中心,隐约浮现出一个小女孩的身影,穿着红棉袄,双手贴在内壁,眼神清澈而期盼。
“你是……”她哽咽。
“我是你忘记的那个。”小女孩嘴唇未动,声音却直接传入脑海,“但我一直记得你。我记得你给我梳头,记得你讲故事,记得你抱着我说‘不怕’。”
泪水滑落面罩。念归伸手触碰玻璃,嘶声道:“对不起……妈妈迟到了。”
“没关系。”小女孩微笑,“只要你还愿意听我说话,我就还在。”
刹那间,外界警报轰鸣。干扰阵列遭到反击,湖面掀起巨浪,数艘无人艇正快速逼近。基地启动自毁程序,倒计时开始。
“我们必须上传反向协议!”麻花辫姑娘大喊,“否则所有受影响的孩子都会永久失去共情能力!”
念归咬牙点头。她取出最后一个小瓶,将剩余淡蓝粉末全部注入静脉。药效瞬间爆发,十二个时空中的“她”同时苏醒,在意识层面形成闭环共振。她借由陶罐为媒介,将自己的记忆、情感、悔恨与爱意尽数灌入录音机,录下一段前所未有的声音??
不是歌,不是咒语,也不是命令。
是母亲对女儿的倾诉。
是三十年人生中最柔软、最脆弱、最真实的独白。
录音完成那一刻,水槽剧烈震荡,晶体纷纷崩解,人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串纯净的童声哼唱,正是那首最初的民谣。
她们启动传输。
信号通过湖底光纤网络接入国家广播电视应急通道,在没有任何审批的情况下,强行插播进全国所有正在播放动画片的频道。画面中断一秒,随即跳出一群孩子围坐老槐树下的影像,歌声清亮响起。
那一夜,千万家庭目睹奇迹:
正在哈哈大笑的幼儿突然停下,怔怔望向窗外;
刚被逗乐的学童转头扑进父母怀里,低声啜泣;
甚至一些成年人也莫名鼻酸,想起早已遗忘的童年往事。
与此同时,各地医院报告称,数十名“情感冻结症”患儿首次表现出哭泣、拥抱等正常情绪反应。脑电图显示,其杏仁核活动恢复正常水平。
基地在爆炸中沉入湖底。众人撤离途中,念归最后一次回头。火光映照下,她仿佛看见小女孩站在岸边挥手,身影渐渐透明,最终化作一片飘雪。
回到村庄已是寒冬。祭祖仪式再度举行。孩子们又一次唱起民谣。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天空飘雪,落地凝结成字:
>“谢谢你,记得我。”
沈秋兰靠在她肩上,轻声说:“她走了吗?”
“不是走。”念归望着雪中文字,眼中含泪,“是回家了。”
几年后,国家正式颁布《声音安全法》,严禁任何形式的情绪操控声波技术。民间自发成立“守灯人”志愿者组织,定期巡查媒体内容,确保文化传播不受隐形干预。
而那只旧陶罐,被陈列在新建的乡村纪念馆中央,每日都有孩子前来聆听它的“心跳”。
直到某天夜里,值班员听见罐内传出新节奏:
三短、两长、一短。
接着,是一段极轻的哼唱。
有人在听。
有人在回应。
有人,正带着白花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