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爆发出惊呼:“天罚了!天罚了!”
王兴隆巍然不动,继续祷告:“苍天既显威,愿涤荡邪祟,护佑黎元!”
刹那间大雨倾盆,洗尽尘埃。
祭典结束,舆情逆转。街头巷尾纷纷议论:“连老天都不帮那个什么允?,可见当今皇上才是真命天子!”
七月初八,王兴隆提审囚犯。
地牢幽深,烛火摇曳。老人仍坐于蒲团之上,神情平静。
“你究竟是谁?”王兴隆问。
老人抬眼:“我是谁,你不该问我,该问你自己。你真的以为,只要烧了几本书、杀了几个和尚,就能抹去历史吗?我母韩氏,朝鲜贡女,怀胎十月,产下皇子,却被你们说成夭折。我幼读宫中典籍,识得先帝笔迹,知晓内廷秘事,这些,难道都是假的?”
王兴隆沉默良久,终是叹息:“就算你说的是真,又能如何?今日之天下,早已不是洪武、永乐之时。外有建奴压境,内有饥民遍野,朕若不集权于一身,何以调度四方?你若真是宗室遗脉,也该明白,此刻争位,只会让江山易主,百姓涂炭。”
老人冷笑:“所以你就用‘稳定’二字,堵住所有人的嘴?用‘妖言’之名,屠杀异己?你以为你在救国,其实你只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力罢了。”
王兴隆眼神一寒:“权力也好,江山也罢,只要能让百姓多活一日,多吃一口饭,朕宁愿背负千古骂名。”
他起身离去,临出门前留下一句话:“明日午时,你将在菜市口被处决。朕允许你留下遗言,但不准提‘皇室’、‘正统’二字,否则割舌焚尸。”
老人望着他的背影,低声吟诵:“昔年一炬焚宫阙,今朝孤魂照山河。莫道人间无公道,自有青史记蹉跎。”
七月初九,行刑。老人从容赴死,至死未改姓名。
事后,王兴隆下令将其头颅悬于城门三日,而后与慈音寺铁箱一同沉入卢沟桥下永定河底。
七月十三,五台山战役全面收尾。共查获密道七条、武器库五座、密信三百余封,牵连僧侣四百余人,其中一百零三人被判流放辽东戍边,其余削发为民。
与此同时,南京、杭州、成都等地相继破获“转轮教”分支,抓获骨干七十余人,缴获伪造圣旨、玉牒、龙袍若干。
一场横跨南北、历时十余年的宗教阴谋,至此基本瓦解。
然而,王兴隆知道,只要人心尚存疑虑,类似的“真龙传说”就会不断重生。
七月十四夜,他再次写下一封密信,交由曹化淳密封入库:
“若日后有自称‘允?’后人者,不必追究真假,一律视为敌国奸细,格杀勿论。另,命史可法暗中编纂一部《前朝秘史》,详述建文一脉绝嗣经过,加入合理虚构情节,使民间逐渐接受‘建文无后’之说,淡化正统争议。”
写完,他独自登上景山最高亭,眺望整座京城。
万家灯火,如星河铺地。
远处,新铸的九座铜钟已在各大寺庙安装完毕,钟身铭刻“护国佑民”四字,由皇帝亲题。这些钟不再用于召集信徒,而是作为警报系统,一旦边关告急,便会齐鸣示警。
他轻声道:“你们想要钟声唤醒天下?那朕就让钟声只为守护而响。”
风穿林梢,仿佛回应。
他知道,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真正结束。只要皇权存在一天,就会有人觊觎它的合法性;只要百姓苦难未消,就会有人许诺一个“更好的过去”。
但他依然选择前行。
因为在这条孤绝的路上,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