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梁红英帮着郑德林把那几具尸体投入枯井,又盖好井盖。她还帮着郑德林把路面上的碎瓦片收拾干净,打扫得不留一丝蛛丝马迹。
眼下唯一担心的,就是内部有人通风报信。为了安全,郑老板把店门关好锁死,打算过几天再看情况,要是没什么风吹草动,他这一劫就算躲过去了。
直到傍晚,也没发现有人找过来,郑老板一下子放了心。他对梁红英说:“看起来在场的乡亲们还挺有良心,没有走狗汉奸。那几个失踪的鬼子,他们永远找不到了!咱们今天晚上就干!”
梁红英在郑老板这里等到天黑,两人便各骑了一匹马,朝着永兴坊的方向而去。
一路上他们十分谨慎,但凡遇到巡逻队,就立刻改路绕行。一直到离永兴坊附近,两人才把马拴在僻静处。
梁红英对郑德林说:“郑大哥,我们还得想好退路,一旦得手,必须快速离开。”
郑德林也明白她的意思,两人当即勘察了一条撤退路线,顺着这条路骑马离开,应当安全可靠。
最后,两人又徒步走了一段路。梁红英抬眼望去,不禁暗自惊叹:永兴坊的面积真大!她目测了一下,估计两个曹家大院加起来都抵不过这一个永兴坊。
眼前的围墙高耸,里边灯火通明。郑老板在一旁介绍:“这永兴坊东西南北都开了门,便于人员和货物进进出出。”
梁红英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布防,发现戒备相当严密。不光有穿着日本军服的士兵,还有许多黑衣人——他们三三两两地在围墙外溜溜达达,虽不像城里的巡逻队那般荷枪实弹,却也是眼线,见了可疑人物就会上前盘问。
她又看了看那围墙,确实够高。郑老板面露难色:“咱们想进去有点难,这么高的墙,我是上不去。小姐,你有什么办法吗?”
梁红英没有急着回答,继续观察四周。很快,她发现旁边一栋房子的屋顶比永兴坊的围墙还高,爬到那栋房子的房顶上,应该能看清院里的情况。
她立刻说道:“走,跟我来!”
两人绕到旁边一所房子的院内。这家人家亮着灯,却十分安静,看样子最多是点了盏煤油灯。院子里是三间青砖瓦房,屋顶果然比对面永兴坊的围墙高上一大截。
更巧的是,院里还放着一个梯子。梁红英没敢打扰房主,悄悄和郑老板顺着梯子爬了上去。
从房顶放眼望去,永兴坊的景象尽收眼底,好家伙,这真是个气派的大院子!里面有赶马车的、有汽车,还有一辆辆大卡车,车厢里看着像是装满了酒。来来往往的人进进出出,把梁红英都看呆了。
就在这时,又有两辆大车拉着满满的酒,从北门开了进去。郑老板凑到她耳边小声说:“这北门其实是进出量最大的一个门,平时最热闹。”
梁红英数了数院里的车辆,大约有二三十辆大卡车,便问:“郑老板,这里面装的都是酒吗?”
郑老板答道:“应该是,他本就是卖酒的地方,还能装什么?总不会是军火吧。”
大院里还搭了好多大棚子,棚子里用帆布盖着一堆一堆的东西。梁红英心想,光在这房顶看可不行,要想摸清里面的情况,必须得进到永兴坊的院子里。
她回头对郑老板说:“郑大哥,你在这等着,我进去看看。”
郑老板一听顿时急了,担忧地说道:“姑娘,不是我瞎顾虑。我一开始也想给他搞点破坏、出出气,可你也看到了,现在戒备这么严,混都混不进去,你怎么进去啊?”
梁红英知道他是替自己的安全担忧,却不知道自己的过往经历。她暗自思忖:这点困难根本难不倒我,日本鬼子监狱那么高的墙,我不也进去过?
她顺着房檐往下一看,正好赶上这一段的巡逻兵离开了,眼下正是个机会。
梁红英毫不迟疑的一翻身,扒着房檐就把身子垂了下去。郑德林一看吓了一大跳,伸手就想去抓她,还以为她是不小心掉下去的,急忙喊:“姑娘,小心!”
可他的手还没碰到梁红英,她的身子就已经稳稳落地,把郑德林惊出了一身冷汗。
梁红英落地后,快速从街道穿过去,紧接着一蹬墙,身子往上一窜,便抓住了永兴坊的墙沿。
这么高的墙,她还是第一次攀爬。往上拔身体的时候,确实有些吃力,胳膊用尽全力,腿尝试了两次都没勾住墙沿。
梁红英只觉得胳膊有些发酸,她从未失败过,难道这回要栽在这里?
就在这紧急关头,道路上传来匆匆的脚步声,有几个人走了过来,一边走还一边说话。
此刻,梁红英就算直接落到地面也会被发现,除了爬上去,再没有别的选择。
喜欢民国第一侠女请大家收藏:()民国第一侠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