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次。
大明医家传道,遍及整个大明,一时间可谓是九州扬名。
华佗,李时珍更是一跃成为九州医者心目之中的最高峰。
纵然是医家魁首扁鹊的风头都不及他们。
而医家在大明的扬名,无疑也触动了诸子百家中的其他几位。
其中,自然也就包括农家。
纵观九州,在农业方面,根本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与大明相比。
而农家自然也是派了许多弟子前往。
那些弟子汇报的情况,则也让农家一众长老震惊万分。
如今医家已在大明扬名。
许行自然也是坐不下去了。
同为诸子百家中位于中等的几家。
农家自然也需要在大明展现一下自己的实力。
哪怕许行碍于身为大汉暗中的大司农无法前去。
这次,也依旧需要派遣一名嫡系天才前往大明。
大明无疑将会是农家的一大机遇。
许行目光扫过殿内一众农家长老与核心弟子,声音沉凝,回荡在寂静的总坛之中:
“大明之变,关乎我农家未来气运。医家已先行一步,名动九州。”
“我农家,不可再落于人后。”
“此次遣往大明之人,须得德才兼备,既能彰显我农家底蕴,又能洞察时局。”
“诸位……以为,谁可担此重任?”
殿内一时陷入沉寂。
众人皆知此行关系重大,非比寻常。
人选若不当,不仅可能错失良机,甚至可能损害农家在大明朝廷眼中的形象。
几位资深长老捻须沉吟,目光在几位出色的年轻弟子身上流转。
有人想到精于土壤改良的弟子,有人想到擅长水利规划的俊杰,皆是一时之选。
但细细思量,又觉似乎总差了点什么。
此人不仅需农术精湛,更需有融会贯通之才,有着书立说之能,有足以让大明君臣乃至天下农人信服的学识与气度。
片刻后,位于前列的一名青衫男子缓步出列。
他年约四旬,面容儒雅,眼神中却透着常年观察稼穑所特有的沉稳与专注。
正是被誉为农家下代魁首的贾思勰。
他拱手一礼,声音平和却清晰:
“魁首,诸位长老,思勰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