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王此言差矣。”
“两军交锋,各为其主,死伤难免。”
“然亮今日前来,非为逞口舌之利。”
“亮所为的,乃是怀揣我大明皇帝陛下之诚意,为三十六洞万千生灵,寻一条康庄大道。”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响彻整个洞窟:
“诸位皆是一时豪杰,岂不闻‘识时务者为俊杰’?”
“当今天下大势,诸位难道真看不分明?”
“大理段氏,偏安一隅,段思平固然修为精深,然其年事已高,雄心不再,只求守成。”
“段氏子孙,除一灯大师外,可有能挑大梁者?”
“段誉世子仁厚,却非乱世枭雄。”
“段延庆身有残疾,心性偏激,难服众望。”
“大理国力,早已外强中干,不过倚仗地利与段思平一人支撑罢了。”
“反观我大明!”
诸葛亮羽扇指向东方,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圣天子在位,励精图治,国力日隆,兵甲犀利,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横扫漠北,力压大汉,兵锋所指,势不可挡。”
“区区大理,纵有苍山之险,洱海之固,可能挡我百万雄师?”
“可能敌我煌煌天威?”
诸葛亮目光如电,直视孟获和木鹿大王:
“更何况,尔等三十六洞,于大理眼中,不过是可利用之棋子,可消耗之屏障。”
“段氏何曾真正将尔等视为臂膀。”
“平日盘剥勒索,战时驱为前锋,胜则分尔之功,败则弃之如敝履。”
“尔等为其流血牺牲,可能换来平等相待,可能换来世代安宁?”
这一连串的问话,如同重锤,狠狠敲击在每一位洞主的心头。
不少人低下了头,面露沉思,甚至是不忿。
孟获脸色变幻,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
诸葛亮将众人反应尽收眼底,知道火候已到,语气转为缓和,带着一丝诱惑:
“然我大明皇帝陛下,胸怀四海,仁德布于天下。南中之地,亦是我华夏子民,陛下心甚悯之。”
“若三十六洞能顺天应人,归附王化,可享无穷好处。”
他话音一转,问道:
“诸位可知,我大明将士为何体魄强健,战力远超寻常?”
不等众人回答,诸葛亮从宽大的袖袍之中,取出一物。
那是一个精致的锦囊,他解开系绳,将内中之物缓缓倾倒在一旁光滑的石台上。
那是几束稻穗,颗粒饱满,晶莹如玉,隐隐散发着淡淡的金色光晕和沁人心脾的清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更引人注目的是旁边几株奇特的植物根茎,形状似参,却通体呈紫金色,周身缭绕着若有若无的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