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街道上。
包拯离开府衙后,并未乘坐官轿,只带了公孙策与四名贴身护卫,踏着渐浓的夜色,穿行在开封沉寂的街巷中。
他们的目的地乃是城内一座看似寻常,实则戒备森严的驿站。
此举耐人寻味,显是陈世美不欲此事在城内闹得沸沸扬扬。
驿站外,灯火通明,披甲执锐的兵士五步一岗,十步一哨,肃杀之气弥漫,与周遭静谧的田野格格不入。
引路的驸马府亲随态度恭敬却难掩一丝倨傲,将包拯一行人径直引至驿站内最宽敞的一间厅堂。
厅内烛火高燃,亮如白昼。
一人背对门口,负手立于窗前,似在观赏窗外沉沉的夜色。
听闻脚步声,他缓缓转身。
此人约二十余岁,面容堪称俊朗,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只是那眉宇间凝聚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阴郁与疲惫,冲淡了原本的英气。
他身着紫锦常服,腰缠玉带,虽非朝会时的正式冠服,但用料考究,绣纹精美,尽显皇亲贵胄的雍容气度。
这便是当朝驸马,一度被誉为寒门学子楷模,如今更在武官一方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陈世美。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并非陈世美本人,而是静立在他身侧阴影中的那条大汉。
那汉子身高八尺开外,膀大腰圆,站在那里便如半截铁塔般稳重。
他面容古朴,皮肤黝黑,额角宽广,一双眸子开阖之间精光四射,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最为奇特的是他腰间悬着的那柄刀,刀鞘古朴,无甚装饰,却隐隐透出一股森寒之气,令人不敢逼视。
他并未着官服,只是一身玄色劲装,但那股渊渟岳峙的气度,竟丝毫不逊于身旁的驸马。
包拯目光扫过此人,心头亦是一凛。
公孙策在一旁低声提醒:
“大人,这位便是如今名动江湖,被尊为‘北侠’的欧阳春。”
北侠欧阳春,这个名字在江湖上重若千钧。
他并非朝廷将领,却凭借一身出神入化的刀法与急公好义的性格,在宋国北方武林享有极高声望,更曾数次相助边军,抗击外侮,深得军中将士敬重。
官家爱其才,特旨招安,赐予官身,却允其相对自由。
他此刻出现在陈世美身侧,其意味不言自明——陈世美不仅代表着朝堂上一股势力,更与这股强大的江湖力量关系匪浅。
而更为关键的是。
欧阳春是一个好人。
是一个江湖上公认的大侠。
侠名还在展昭之上的大侠。
纵然是包拯,从前也多有得到他的帮助。
而他现在就在陈世美的身边。
态度已经是很明显了。
“包大人大驾光临,陋室生辉。”
陈世美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上,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