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一次能掀起如此风浪,非原随云一人之功,而是宋国内外,诸多希望它乱起来的势力,共同促成的结果。”
“那秦香莲,不过是一根恰到好处被点燃的引线罢了。”
“不过原随云留下秦香莲一命的确是妙笔。”
“若没有自尽在包拯面前的秦香莲。”
“何来如今的包拯辞官,杨再兴闭府呢?”
朱胜轻呷一口茶,目光投向殿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片正陷入动荡的土地。
“如今,宋国主战派因陈世美之死元气大伤,文官集团趁机反扑,包拯这等能臣又心灰意冷离去。”
“朝堂之上互相攻讦,民间也因驸马案对朝廷信誉大失,江湖势力也因各自站队而暗流汹涌……确实乱成了一锅粥。”
朱胜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从容。
江玉燕听得心潮澎湃,她靠近朱胜,声音带着一丝兴奋的颤抖:
“圣上,如此良机,岂不是我大明挥师东进,一举灭宋的最佳时机?”
朱胜闻言,却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他放下茶盏,手指在御案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
“时机确已成熟,但越是此时,越需谨慎。”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何况宋国这头病虎,余威尚存,临死反扑亦不可小觑。”
“权力帮以为能够驱狼吞虎,只可惜,他们做不到的。”
他目光转向江玉燕,耐心解释道:
“朕已拟好旨意。”
“命秦良玉部自燕地南下,出居庸关,攻宋国边境诸镇,应对其北部边军主力。”
“诸葛亮、岳飞部自大理东出,沿黔中道北上,直插宋国腹地,威胁其荆湖粮仓,切断南北联系。”
“此两路,为明线,堂堂正正之师。”
江玉燕听得连连点头。
朱胜继续道:
“同时,令戚继光加强登莱水师,巡弋东海,威慑宋国沿海。”
“令王守仁坐镇九边,密切关注蒙元动向。”
朱胜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显然早已深思熟虑。
“如此,我大明四面皆稳,方可全力一击,吞并宋国!”
江玉燕眼中异彩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