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领会其意:承认过去,但切割现在。
历史可以真实,只要它不再威胁当下。
八月十五,中秋夜。王兴隆登上钟鼓楼,望着全城灯火。今年中秋取消庆典,但他允许百姓在家团圆,只求一片安宁。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钟声。
不是九响,也不是警报,而是悠扬清远的一记轻鸣,仿佛来自云端。
众人惊骇,骆养性拔剑欲出。
王兴隆抬手制止:“听。”
那钟声只响了一下,便戛然而止。
片刻后,东厂快马加鞭而来:“报!西山碧云寺!一名游方僧人登上钟楼,撞钟一响,随即投缳自尽!遗书上写:‘一声唤尽平生恨,再无钟响为苍生。’”
王兴隆闭目,久久不语。
他知道,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结束。每一代帝王都会面对类似的挑战:有人手持残卷,有人怀抱旧梦,有人相信只要回到过去,一切就会更好。
但他也清楚,唯有向前走,才能活下去。
次日,他颁布新政:废除番经厂残余机构,禁止寺院私藏典籍;设立“国史馆”,统一编纂官方史书;同时开放科举特科,专录寒门子弟,打破士族垄断。
他还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命画师绘制一幅《历代帝王图》,悬挂于文华殿,其中包括建文帝朱允?,画像旁题字:“仁德未竟,悲悯长存。”
此举震动朝野。有人赞其宽厚,有人斥其悖礼。
但王兴隆不在乎。
他知道,真正的胜利,不是杀死多少敌人,而是让仇恨停止传递。
秋去冬来,雪花覆盖京师。某夜,一名小太监打扫乾清宫偏殿,无意间推开一块松动的地砖,发现下面藏着一本薄册,封面写着《代龙日记》。
翻开第一页,是朱九龄的笔迹:“七月初一,我穿上龙袍那一刻,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孤独。我不是他,却要装成他。而他,或许比我更像一个普通人。”
最后一页写道:“当我回到神机营,没人认得我了。兄弟问我是否见过皇上,我说见过了。他们又问像不像,我说……像极了。可我知道,真正的皇帝,早就把自己弄丢了。”
小太监吓得合上册子,慌忙上报。
王兴隆接过日记,读罢,轻轻放入火盆。
火焰吞噬纸页时,他喃喃道:“有时候,当皇帝的人,也需要一个替身,来替他承受那份孤独。”
窗外,雪落无声。
又是一年将尽。边关传来消息:清廷内部纷争加剧,多尔衮与豪格互不相让,暂无力南侵。流寇势力亦因粮草断绝而分裂瓦解。
天下,似乎真的在慢慢安定下来。
但王兴隆知道,只要人心尚存一丝不甘,就会有人点燃新的钟声。
所以他下令:从今往后,每年中元节,全国寺庙不得撞钟祭鬼,改为敲梆报时,声声提醒世人??
过去的魂,不该再回来。
而活着的人,必须守护眼前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