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笔趣阁无弹窗 > 第297章(第2页)

第297章(第2页)

这时,徐光启上前拱手:“王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不如先参观我辽南新政成果,再行定论如何?”

王承恩冷哼一声:“好,我就看看你们搞了些什么妖蛾子!”

于是,一行人先至匠学院。

学生们正在操练“算术阵法”??百人列队,手持算筹,在沙盘上演算炮弹抛物线。一位盲童凭借触觉读完《几何原本》,引得围观者啧啧称奇。实验室中,玻璃器皿蒸馏药液,磁针指向南北,更有学生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虫卵结构。

“这……这不是邪术吗?”王承恩喃喃。

“这是科学。”汤若望拄杖而来,拉丁语混着蹩脚汉语,“真理无需皇帝批准,它自己会发光。”

接着是工造司。

只见流水线上,十个工人分工协作,一人钻孔,一人打磨,一人组装,十息之内便完成一支火铳部件。质检员用标准化量具逐一检测,不合格者当场熔毁。仓库内,成箱的子弹按克重分级封存,标签清晰。

“你们竟敢擅自量产军械?”王承恩怒极反笑,“这可是抄家灭族的重罪!”

“我们有备案。”关发蕊淡淡道,“去年秋,兵部郎中李逢申巡视辽东,亲眼见证我军械生产流程,并签署‘应急授权书’,允许战时自主补给。原件现存兵部档案,副本在此。”

他递上一份盖印文书,王承恩接过一看,果然属实,顿时哑口无言。

最后一站,是金州港。

黑轮舰“镇海号”静静停泊,蒸汽升腾,甲板锃亮。汤若望亲自讲解原理,甚至邀请王承恩登舰体验。当船只无帆无桨自行破浪前行时,随行锦衣卫无不面如土色,以为遇鬼。

“此舰仅作巡逻之用。”关发蕊站在船头,风雪扑面,“但它证明了一件事:辽南不怕威胁,也不惧封锁。我们能造出会走的船,就能造出会飞的炮,甚至……能把皇帝召来的监军,永远留在这里。”

王承恩浑身一颤。

当晚,驿馆之中,他辗转难眠。窗外巡逻的女兵脚步坚定,远处工厂的汽笛每隔一刻钟响起一次,如同心跳。他忽然意识到,这座城早已不是大明旧模样??它有自己的律法、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学问体系,甚至连货币都是独立铸造的“辽元通宝”,背面刻着“民本”二字。

次日清晨,他递交辞呈,称“水土不服,需返京调养”。

关发蕊欣然准许,赠其辽参十斤、棉袍二十件、火折子五盒,并派左良玉率三百老弱护送至山海关。

临行前,王承恩回头望了一眼辽阳城。城楼上,“宁为中华死,不作夷狄奴”的朱砂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他低声叹道:“此地已非朝廷所能控矣……关发蕊,你赢了。”

消息传回京师,崇祯震怒,欲再遣大臣问责。然此时李自成已攻陷潼关,直逼西安;张献忠火烧武昌,荆楚震动。内阁瘫痪,户部无银,九边军饷拖欠十月有余。温体仁虽欲兴大狱,却无人敢赴辽南执法。

而关发蕊并未松懈。

他下令将“水底雷梭”布设于复州湾航道,又命朱徽妍训练一批潜水死士,专司夜间潜航引爆。同时,在千山山脉修筑七十二座烽燧,组成“火眼系统”,一旦发现敌情,三炷香内即可传讯全境。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开始推行“全民皆兵制”。

所有年满十五至五十的男子,每年须接受两个月军事训练,学习射击、埋雷、急救与旗语通讯。妇女则编入“后勤团”,负责制衣、制药、运输。孩童从小练习识图、记数、背诵《民约论选段》。每月初一,全城举行“防空演习”,警钟响彻云霄,百姓迅速进入地下掩体。

与此同时,沈云卿主持的“地火机关”完成最终升级。她在原有三百六十个爆点基础上,增设地下水脉引燃装置,利用硫磺矿与天然气混合,只需点燃主引道,便可引发连锁地爆,威力覆盖三十里,持续燃烧七日不熄。

“这已不只是防御工事。”她在图纸上画了个圈,“这是整个辽南的地脉神经网。敌人踩进来,就会触动全身反击。”

冬至之夜,大雪封山。

关发蕊独自登上辽阳北塔,俯瞰全城。万家灯火如星河倒悬,工厂烟囱喷吐白雾,学堂尚有读书声传出,兵工厂的锻锤依旧咚咚作响。

朱徽妍悄然来到身边,递上热茶:“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如果十年前有人告诉我,我会在一个没有科举、没有贪官、没有饥荒的地方,带着一群女人和匠人对抗整个时代……我一定以为他是疯子。”

“可现在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