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睁开眼,只说了一句:“我准备好了。”
当天夜里,《根谱》新增一页。上面浮现出新的文字,笔迹既像宋檀,又像她母亲,还隐约夹杂着无数陌生手书的痕迹:
>“新线已接。
>网未断,歌未歇。
>守夜之人,代代相传。
>唯愿后来者:
>不以征服为荣,
>而以倾听为德;
>不求掌控万物,
>只求不负寸土。”
多年后,联合国生态署发布《全球土壤意识觉醒报告》,指出近十年来,地球上至少出现了一百三十二个“高共鸣区域”,这些地方的植被表现出超越现有科学解释的协同性与智慧特征。报告最后写道:
>“我们曾以为文明始于火与工具。
>如今才知,真正的起点,
>或许是一个人蹲下身,
>把耳朵贴在泥土上,
>并相信那里有人正在回答。”
而在青山坳的某个清晨,宋檀像往常一样巡视药圃。阳光洒在田野上,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她忽然停下脚步,蹲在一丛普通地黄前,轻轻拨开叶片。
泥土表面,有一道极浅的划痕,像是谁用指尖写下了一个字。
她拂去浮土,看清了??
是个“娘”字。
很小,很歪,像是孩子写的。
宋檀怔住,随即微笑起来。她伸手摸了摸那字迹,柔声问:“是你吗?”
风拂过,叶片轻摇。
仿佛有人在笑。
她站起身,望向远方起伏的山峦。天空湛蓝,白云悠悠。她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定也有一个女孩正跪在干涸的土地上,含下第一口土,听见第一声歌。
而这张横贯古今的生命之网,仍在无声延伸。
根不断。
人不散。
土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