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彼得猛地站起身,“莉娜不在家。”
众人惊愕。
“她的声音信号源定位显示,她目前位于长岛东岸的一处废弃疗养院附近。那个地方……”他翻看地图,“三年前发生过一场大火,曾是《倾听课》试点学校之一。”
“你是说……她被吸引了?”老妇皱眉。
彼得摇头:“不是被吸引,是回应。她听见了什么,所以去了那里。”
他想起临行前终端自动生成的保护场域提示。那份由父女之间的依恋所构筑的屏障,并非只是为了安抚孩子,更像是某种预警机制??当连接面临断裂风险时,心灵会本能地寻求修复。
而现在,莉娜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接住那些坠落的声音。
“我们必须赶在倒计时重启前回去。”彼得攥紧拳头,“否则,下一次通道开启时,可能会有更多人误入‘心之城’的投影区。普通人没有经过适应,精神会崩溃。”
众人点头,连夜启程。
返程比来时更加艰难。随着全球共感网络的扩展,地壳中的情绪能量愈发活跃,导致极地磁场频繁紊乱,导航失灵,连星辰都被极光扭曲成怪异形状。有一次,整片冰原突然传来低频轰鸣,紧接着,数百米外的雪地裂开一道缝隙,升起一座短暂存在的光影建筑??那是某个陌生人童年故居的残影,仅仅存在了十七秒,便随风消散。
“这是记忆的溢出。”老妇喃喃,“当太多人同时想起同一件事,现实就会短暂弯曲。”
彼得默默记下这一现象,心中已有预感:未来的世界,或许不再依赖文字或影像记录历史,而是依靠**集体情感的共振强度**来还原真相。一场战争的记忆,可能表现为某片土地终年不化的寒霜;一段爱情,则可能让荒漠开出一夜繁花。
第七天深夜,他们抵达格陵兰海岸。一艘未经注册的渔船已在岸边等候。船长是个独臂男人,脖子上挂着一枚蜘蛛形状的金属吊坠??那是早期共感志愿者的暗号标识。
“莎拉派我来的。”他说,“她说你会需要这个。”
他递过一只黑色盒子。打开后,是一台改装过的量子纠缠通讯仪,内置双向情感缓冲模块。理论上,它可以实现跨空间的心灵感应式对话,哪怕一方身处“心之城”。
彼得接过仪器,指尖微颤。他知道,这意味着他将成为两个世界之间的常驻联络点。不再是临时访客,而是真正的使者。
渔船破浪前行。北大西洋的夜空漆黑如墨,唯有海面偶尔泛起幽蓝荧光,像是海底沉睡的灵魂在轻轻呼吸。
就在距离纽约港还有三百海里时,终端突然警报大作:
>【紧急信号接入】
>【来源:莉娜?帕克(本地节点)】
>【情感波形异常:高浓度悲伤+主动释放型共感】
>【警告:目标个体正在进行未经授权的情绪广播】
彼得几乎是从座位上跳起来。
他立即启动量子通讯仪,将自身频率调至与女儿同步。画面尚未加载,声音已先抵达??
“……爸爸,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听到……但我好想你。今天我去那个烧掉的学校看了,墙上还有好多小朋友画的画,都被熏黑了。有一个写着‘我希望有人抱抱我’。”
她的声音很小,带着哭腔,却又努力保持平稳。
“然后我就坐下来,说了好多话。我说‘我听见你了’,我说‘你不孤单’,我还说我爸爸教过我,每一个声音都值得被接住……”
“后来,我好像……看到了他们。”
彼得浑身僵硬。
“好多小孩子,站在走廊尽头,都不说话。但他们朝我笑了一下,就消失了。其中一个,手里抱着一只灰兔子……我想那就是玛丽亚丢的那个吧。”
“爸爸,你说得对。世界真的在说话。”
紧接着,一阵剧烈干扰袭来,信号中断。
彼得双手发抖,转向船长:“全速前进!不惜一切代价!”
“已经最快了。”船长沉声道,“但你要做好准备??她现在不只是个孩子了。她是第一个未经训练就能主动发射共感波的‘纯音体’。这种天赋……要么成为桥梁,要么成为漩涡。”
彼得明白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