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所有的副食店,那可就不少了。
比如一个大队至少能有一个副食店,一个厂子至少有一个副食店,镇上还有一个副食店,再加上供销社,饭店这样的地方,真不少了。
一天起码可以销出去几百斤的产品。
他的意思是,既然要做,又是通过国家扶持的,为什么不往大了做。
村里这么多人,不怕没有员工。
第二,员工的管理。
生产队的干部和厂里的员工要分开,不能两边同时都管。
比如乔初初,大银,文生三个人,就应该全力管厂子这边的事情,不能两边跑。
而且乔初初不能所有的事情全抓,要分部门,各司其职。
第三,就是卫生问题。
这时候,虽然没有到什么都可以消毒,但是在范围能力内做到的事情,必须做到。
比如,所有人必须穿工作服进入厂子划分的范围,首接接触食品的人,该戴口罩必须戴口罩,一旦有人不遵守规则,首接扣工资。
说白了,乔初初之前弄这厂子的时候,原本就是打算弄个小作坊出来,可以补贴一下生产队的经济,很多还是不规范的。
而霍少城是知道他们这厂子有的做,就需要一步步的规范化。
之前,这些乔初初也都想到了,但是没有让大家必须执行,想着一步步慢慢来,毕竟这时候的条件也没办法和几十年之后比。
不过被沪霍少城这么一说,乔初初又觉得好像不是那么难。
她把霍少的话都记了下来,霍少上辈子就是个商界天才,加上他也是多活了一辈子,他的话不会错。
而且就算错,他有兜底的能力。
看完厂子,霍少城问了一下他们的好货源,知道货源不难,他又提议,“你们村里的地势条件不错,弄种植出不少的农产品,那你们也可以出不同的品种。”
“比如上半年的,辣椒,茄子,冬瓜,豆角这些可以做成瓶装的酱料,稍微弄一下包装,可以放很长时间。”
“下半年,白菜可以做成辣白菜,萝卜弄出萝卜丝,萝卜干,再配上常年都可以做的豆干,辣条,哦豆瓣酱这些,厂子只能越做越大,怎么可能没有生意做。”
不得不说,他这么一说,乔初初也觉得,自己之前的思想狭隘了,就想着做豆制品之类的。
的确,除了豆子,其实任何蔬菜瓜果都可以弄成酱料,而且保质期还长呢。
这时候物资本就不富裕,这些酱料首接就可以做成下饭菜,只要价格合适,不愁卖不掉的。
霍少城甚至还承诺,“如果你们能弄出来,生意就不只是在县城做了,可以卖到全国,你愿意的话,可以让你村里的厂成为国营厂。”
比如,京都那边有徐文智包销,沪城可以找霍少城打通关系。
别说,还真别说,霍少城这么一说,真是说的人热血沸腾。
不只是乔初初,就是一边的乔文生和大银都听的有了热情,恨不得立即就去干一波大的。
不过乔初初还是理智的,得结合实际,一步步来。
比如说,现在己经是秋季了,很多蔬菜果瓜都没有了,如果要做的话,得考虑这时候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