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还没来得及下手,边龙便已潜入洛阳,带来惊人消息:杨玄感并未前往晋阳,而是转道灵州,正在迎接李靖归来!
刘炫纵闻讯大惊:“若李靖归队,必将彻底改变局势!此人智谋深远,必能助我们化被动为主动!”
李玄霸当即召集亲信将领密议,决定提前启动应急预案:一旦朝廷正式罢免其职,便立即控制洛阳北门,封锁洛水浮桥,同时派人飞骑通知各地旧部集结待命。
而在遥远的晋阳,李靖终于踏入城门。
李建成亲率幕僚出迎十里,执手相迎,行宾主之礼。当晚设宴款待,席间不谈政事,唯论兵法、天文、农桑。李靖观其举止从容,应对得体,心中已有七八分认可。
酒至半酣,李建成忽然起身,整衣肃容,郑重道:“今日请公归来,非为私利,实为苍生计。隋政崩坏,民不聊生,四方豪杰并起,然皆欲争鹿,而非救世。我李某不敢称圣主,但愿以仁义为本,收拢人心,止戈安民。若公肯相助,建成愿以军务全权相托,不加干涉,唯求共扶正道。”
李靖起身还礼,慨然道:“昔年伍子胥奔吴,助阖闾破楚;诸葛孔明出山,辅刘备立国。今公子有此胸襟,李某岂敢推辞?自今日起,愿效犬马之劳,誓佐明主,荡平祸乱,还天下一个清明乾坤!”
满座皆动容。
三日后,杨玄感终于抵达晋阳。
他风尘仆仆,面色憔悴,却眼神明亮。当他见到李靖安然无恙坐在厅中时,先是一愣,随即大笑:“天助我也!”
李建成微笑相迎:“杨兄一路辛苦。我已备好密室,可供详谈。”
当夜,四人齐聚密室??杨玄感、李建成、李玄霸(由飞鸽传书召来)、李靖。
烛火摇曳,地图铺展于案。
李靖执笔而立,指着河北、河南、关中三大区域,沉声道:“目前形势,皇帝即将亲征高丽,全国精锐尽出,留守兵力薄弱。此乃千载难逢之机。但我们不能仓促起兵,必须做到三点:一曰速,二曰准,三曰合。”
“何解?”众人齐问。
“速者,起事后须十日内攻占洛阳,控制中枢;准者,精准打击朝廷命脉??粮仓、驿道、兵库;合者,多方呼应,使我军看似分散,实则联动。”李靖挥笔在图上划出数条红线,“我建议:杨玄感自晋阳南下,取上党、汲郡,切断河东援军;李玄霸据守洛阳,挟制朝廷中枢;李建成镇晋阳,保障后方粮道;我则率轻骑五千,奇袭黎阳仓,夺取百万石存粮!”
众人听得心潮澎湃。
杨玄感抚掌赞叹:“妙哉!得李先生谋划,大事可期!”
李建成却忽然问道:“若皇帝中途闻变,回师勤王,该如何应对?”
李靖冷笑:“他不会回来。”
“为何?”
“因为他骄傲。”李靖目光冷峻,“炀帝一生追求功业,如今大军已至辽水,眼看就要攻破平壤,岂会因国内小乱而退兵?他只会派宇文述等人率偏师回援,自己继续督战。而这,正是我们的机会??以主力歼其援军,再顺势东进,截断归路!”
计划既定,四人歃血为盟,立誓共举大义。
窗外,晨曦初露,照亮了这座古老城池的每一块砖石。
而在千里之外的涿郡行宫,炀帝正站在高台上,眺望着浩浩荡荡的征辽大军。旌旗蔽日,鼓角震天,三十万甲士列阵待发。
裴蕴跪伏阶下,呈上最新奏报:“启奏陛下,察廉司查明,杨玄感确有谋反迹象,建议立即下诏缉拿。”
炀帝接过奏章,随意翻阅,忽然嗤笑一声:“杨玄感?区区一个地方郎将,也配与朕抗衡?传旨??不必理会,待朕平定高丽归来,再收拾这群跳梁小丑。”
裴蕴额头冷汗涔涔,却不敢再多言。
风卷黄沙,战鼓擂动。
历史的洪流,已然不可阻挡地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