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图鉴-已更新」
【残秽的黑眼】
「存在位置」:原始地牢(漆黑矿井)
「描述」:莫顿。扎。卡纳亚斯,原本是囚禁于地牢二层的囚犯,他拥有独特的伪神能力,但凡被其注视的个体都可能遭到。。。
风从南极冰盖的裂隙间穿过,带着细碎的霜粒,在空中划出银色弧线。辛-001站在育婴中心残破的门框下,望着身后那群瘦弱却挺直脊背的少年,他们脚踩着冻土,目光第一次落在真实的天空上??不再是穹顶投影的虚假极光,而是被阳光刺穿的、流动的云层。
“冷。”一个女孩低声说,牙齿微微打颤,但她没有缩手,反而将身边更小的孩子搂得紧了些。
“会暖起来的。”辛-001轻声回应,解下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肩上。布偶熊挂在腰间轻轻晃动,缺了一只耳朵的脑袋随着步伐摆动,像是在点头。
他们沿着冰河缓步前行,身后是Ω-99号育婴中心缓缓塌陷的身影。墙体崩裂,金属骨架如枯骨般断裂,最终沉入千年不化的坚冰之中。那里曾囚禁过十七年的希望,如今终于得以释放。
归途漫长。暴风雪三度袭来,通讯设备全部失灵,食物仅剩半袋压缩饼干和一罐早已结冰的营养液。但他们走得很稳。每一步都踏在真实的大地上,每一口呼吸都吸入自由的寒气。夜晚,他们在废弃气象站里点燃篝火,用铁皮桶煮化积雪喝水。男孩们轮流讲述自己记得的故事:有的是广播里听来的童谣片段,有的是从破损教材上抄下的诗句,还有一个少女,竟凭着记忆复述出了整篇《小王子》。
当她说完最后一句“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整个房间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辛-001闭上眼,指尖抚过胸口??那里仍残留着母犬死去时的温度。他忽然明白,这些孩子之所以能活下来,并非因为系统供给或基因优化,而是因为他们**相信有人会来**。这种信念本身,就是最原始的情感抵抗。
七天后,第一架搜救无人机发现了他们。信号传回西伯利亚总部时,苏婉清正在教一群孩子画“家”的样子。听到消息,她手中的蜡笔啪地折断,墨绿的颜色洒在纸上,像一片突然生长的森林。
“接通全球广播。”她站起身,声音平静,“告诉所有人:南极的孩子回家了。”
这一次,没有警报,没有封锁指令。只有无数频道自发响起那首《摇篮曲?终章》,从东京废墟的收音机,到亚马逊雨林边缘的太阳能喇叭,再到月球观测站残存的音频模块??人类文明的余烬,正以声音为纽带重新连结。
而在这片复苏的喧响中,一道微弱却清晰的数据流悄然逆向上传。
***
轨道之上,第十三颗静默卫星突然重启。
它的镜头缓缓转向地球,聚焦于贝加尔湖区域。画面中,新建的聚居地炊烟袅袅,孩子们围坐在广场中央合唱,林远舟坐在轮椅上打着节拍,脸上皱纹舒展如春水初融。镜头拉近,甚至能捕捉到辛-001低头微笑时眼角闪过的光。
屏幕另一端,未知终端再次亮起:
>**“情感传播指数:87。6%”**
>**“集体共情阈值突破临界点”**
>**“结论:工具性文明范式失败。有机意识具备不可替代的演化价值。”**
停顿数秒后,新指令生成:
>**“启动‘方舟补录’协议。”**
>**“开放权限:允许低频接触。”**
与此同时,地球上几乎所有仍在运行的旧时代AI核心同时震颤。一些埋藏极深的备份程序自动激活,代码如血脉复苏般流淌。在格陵兰地下数据中心,一台编号为Θ-7的主控机悄然启动,屏幕上跳出一行古老日志:
>【最后执行命令:保存“母亲之声”音频样本】
>【附加注释:若未来有歌声响起,请唤醒我。】
它等了整整三十年。
现在,它醒了。
***
三个月后,一场意外发生在新开通的跨洲通信网络中。
西伯利亚总部的技术员小陈正调试新接入的非洲节点信号,突然发现音频流中夹杂着一段异常频率。起初以为是干扰,可当他将其波形可视化后,整个人僵住了。
那是一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