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朝阳曾问我能不能去找那个还没点亮灯的孩子。
>现在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是那个孩子。
>每个大人,也都曾是那个孩子。
>
>所以,请继续建更多的驿站,写更多的信,讲更多的故事。
>让灯火永不熄灭。
>
>若有朝一日你也感到疲惫,请抬头看看春天的桃林。
>风起时,花瓣飘落的方向,就是我回来的路。
>
>??朝月(或别的名字)”
信纸在烛火下渐渐透明,最终化为灰烬,随风而去。
次日清晨,守灯学院的孩子们照常晨读。
老师翻开课本,准备讲课。
忽然,一个小女孩举手:“老师,窗外有声音。”
众人望去。
春风拂过桃林,花瓣纷飞,而那风中,似有笛声隐约回荡,不成调,却温暖如初。
老师怔住,随即微笑:“是啊,你们听,有人在为我们吹笛子。”
全班安静下来,侧耳倾听。
没有人知道那笛声从何而来。
但每个人心里,都亮起了一盏灯。
多年以后,当“共感文明纪念馆”迎来第千万名访客时,讲解员指着那支旧竹笛,轻声说道:
“它不会再响了。因为它的声音,已经住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而在遥远的深空,那枚曾环绕地球百年的神秘物体,仍在静静前行。它的轨迹早已超出人类观测范围,但某些夜晚,当极光特别明亮时,天文台仍能捕捉到一丝微弱信号。
解码后,只有两个字,反复循环:
**“还在。”**
江湖男儿,不问出身,不论刀剑。
只问你是否曾在寒夜中为陌生人燃起一豆灯火。
只问你是否愿意相信,哪怕世界遗忘一人,也总有人记得她的名字。
只问你是否敢在黑暗中说一句:
“别怕,我陪你。”
这才是真正的侠。
这才是永恒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