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微微颔首,目光掠过码头,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与孙策在此登岸时的景象——那时的码头虽不及如今规整,却处处透着少年意气的蓬勃,两人站在船头,说要让江东百姓再不受战火侵扰。一晃多年,物是人非,唯有这码头的水,依旧静静流淌。
船板刚与码头触碰到一起,还没搭稳跳板,马超就已经按捺不住,一脚踩在晃动的船沿上,朝着岸边那个熟悉的身影大喊:“公瑾!”
话音未落,他已纵身跃下,溅起的水花沾湿了裤脚也浑然不觉,大步流星地朝着周瑜冲去。周瑜早已红了眼眶,快步迎上前,两兄弟在码头中央猛地相拥,力道大得仿佛要将对方揉进骨血里。
“兄长……”周瑜的声音抖得厉害,环在马超背上的手死死攥着他的衣襟,“你总算回来了……”
马超松开他些,双手扶着周瑜的肩膀,目光扫过他清瘦的脸颊和明显凹陷的锁骨,喉结滚动,声音发紧:“公瑾,你怎么瘦成这样?是不是……是不是这两年太难了?”他抬手,指腹轻轻摩挲着周瑜眼下的青黑,眼底满是疼惜,“苦了你了。”
周瑜摇摇头,又点点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你才是……当年听说你在长安遇险,我日夜不宁,伯符又……这一直都被战事拖住……”他哽咽着笑了笑,“还好,你没事,你没事就好。”
马超把他往怀里带了带,拍着他的背安抚:“我命硬,死不了。倒是你,看这眼下的青黑,是不是又熬了不少夜?”
提到往事,周瑜的眼神暗了暗,他抬手擦了擦泪,望着马超:“兄长,你还记得吗?当年咱们仨在洛阳结义,说要一起平定这乱世……”
“记得。”马超的声音也低了下去,指尖微微颤抖,“怎么会忘。伯符他……”
“兄长!”周瑜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情绪,“伯符大仇未报,一直在天上看着你我,我也一直在等着你,咱们两个必要让伯符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马超将周瑜搂得更紧,下巴抵在他发顶,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会的,我此来必要查明伯符生死之真相,公瑾,以后有我在,不会再让你一个人扛着了。”
江风拂过,卷起两人的衣袍,码头边的人都默默退开,没人愿意打破这份交织着思念、心疼与羁绊的重逢。两兄弟相拥的身影,在粼粼波光中,仿佛又变回了当年那三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只是如今,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却多了份历经世事的厚重与相依。
兄弟二人相拥良久,周瑜才稍稍平复心绪,拍了拍马超的后背。这时,大乔与小乔款步上前,小乔眼尾带着笑意,先开口道:“兄长,一路风尘仆仆,还是先回城中歇息吧。有什么话,回城再细细叙说也不迟。”她目光转向董白等人,温声道,“几位嫂嫂也辛苦了,住处早已备好,先去梳洗安顿才是。”
马超转头,见大乔与小乔立在一旁,皆是素衣淡妆,却难掩风姿。当年在长安、洛阳,几人常随孙策、周瑜一同出游,杏花微雨里论诗,灞桥烟柳下策马,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仿佛还在昨日。
大乔却比往日沉默许多,只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行礼,声音轻得像风中的柳絮:“兄长。”话音刚落,眼眶已泛起红潮。
马超心中一沉,想起孙策离世后,大乔独自支撑家事的艰难,抬手虚扶,声音沉重:“大乔,苦了你了。”
他侧身让过,对董白、甄宓等人道:“这是大乔、小乔,都是自家人。”又向大小乔介绍,“这几位是董白、甄宓、张符宝、公孙柔。”
董白等人连忙见礼,大乔与小乔亦回了礼,眉宇间多了几分温和。
小乔望着马超,轻声问道:“兄长,卢婉姐姐与文姬妹妹如今安好?当年在洛阳,咱们常一同去城外听她抚琴,还记不记得?”
马超闻言,脸上露出暖意:“放心,她们在长安都好。只是此次路途遥远,我便留她们在长安侍奉父母,免得受这舟车劳顿之苦。改日你们去长安,定能再聚。”
小乔这才笑了,眼尾的细纹里盛着释然:“那就好。我还怕她们……”话说一半又咽了回去,只道,“快些进城吧,一群孩子们都也念叨着兄长呢。”
喜欢东汉不三国请大家收藏:()东汉不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