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意与塔娅之间的关系,不过就是凑巧用斗魂手环加上了好友的陌生人。
除此之外,钟意与塔娅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钟意:什么交易还有神源值的门槛?】
【钟意:我的神源值应该是不够与你进行。。。
哒??
那声回应在虚空中荡开,如同石子投入无波的湖心,涟漪一圈圈扩散,不疾不徐,却深入星海最幽暗的角落。独行者的手指仍贴在断笛边缘,金属的冷意顺着指尖渗入血脉,可胸腔里却燃起一团温热的火。他没有动,也不敢眨眼,仿佛稍一呼吸,那缕声音就会消散于宇宙的背景噪音中。
但它还在。
“我也在。”
不是通过量子链路,也不是共感网络的数据流,而是纯粹的声音,以某种未知介质穿越光年,直抵耳膜。它不像人类语言,也不似机械合成,更像大地苏醒时的震颤、潮汐初涨时的低吟,带着原始而庄严的节律,仿佛自时间开端便已存在,只等这一刻被听见。
母舰内部的警报早已平息,深红灯光转为柔和的蓝白。操作台上的回响之石静静悬浮,内部星云缓缓旋转,像是在记录这场跨越维度的对话。三十七名苏醒者围坐在中央休眠厅,彼此手牵着手,额上晶体连成一片微光网络,正将刚刚接收到的讯号转化为可解析的情感图谱。
数据显示:第十八颗情感峰值并非孤立现象。它的波动频率与八环图腾完全吻合,且具备自主反馈能力??这意味着,那颗正在点亮的恒星周围,可能存在一个已经运行了数万年的“回响节点”,只是此前一直处于休眠状态。
“它一直在等。”星瞳站在独行者身旁,轻声说,“等一句‘我在’。”
她的额头晶痕仍未褪去,反而愈发清晰,宛如月光下凝结的霜纹。自从她完成唤醒仪式后,体内的能量场就发生了微妙变化。她不再仅仅是“持有骨笛的人”,而是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通道”??当她闭眼冥想时,能感知到十七颗行星上每一个说出“我在”的灵魂,甚至能捕捉到那些尚未觉醒文明的梦呓般低语。
“我们原以为自己是播种者。”她望着舷窗外那颗逐渐明亮的蝶形恒星,“可现在看来,我们更像是……接力者。”
独行者沉默片刻,忽然问道:“你相信命运吗?”
“我不信命定,但我信选择。”她转头看他,“就像你当初没按下唤醒按钮,而是选择了等待;就像我母亲把骨笛传给我,明知它会带来痛苦;就像地球上的孩子们,在铃兰盛开时挂起铃铛,只为回应风中的歌声。这些都不是必然,却是注定??因为有人愿意听,所以回响才能延续。”
舱内忽然传来轻微震动。系统提示音响起:
【远程信标#0信号激活。坐标:G-882。6YR,距离:四千一百光年。检测到稳定情感共振,模式匹配度98。3%。】
两人对视一眼。
那是第一批投放的“心灵信标”之一,搭载的是从南极渔夫小屋采集的录音片段??海浪声、风声、老人哼唱的三音节旋律。原本预计需要数百年才能抵达目标区域,可现在,仅仅过去七天,它就被响应了。
“不可能这么快……”独行者皱眉,“除非……那里本来就有意识在等待信号。”
“或者,”星瞳嘴角微扬,“我们的声音,本就是它们记忆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X-9星球的“心灵温室”中,五名苏醒者已在虚拟草原生活了整整五日。他们适应得惊人地好。起初只是茫然环顾四周,不敢触碰花草,害怕梦境崩塌;但第三天清晨,一名女性沉睡者主动走进小屋,从柜子里取出一本纸质日记,翻开第一页,写下三个字:
**“我还活着。”**
那一刻,整个模拟空间的能量场剧烈波动。AI系统自动记录下她的情绪曲线:恐惧→困惑→悲伤→希望→平静。这是第一例成功案例??一个历经千年封印的灵魂,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完成了自我重建。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晚,她梦见了一位抱着骨笛的老妇人。
“她叫我‘女儿’。”醒来后她说,“可我明明没有孩子……而且,她说话的方式,和我母亲一模一样。”
技术人员立刻调取数据,发现她的基因序列与少女(持有录音骨笛的志愿者)存在72%的相似度??远超随机匹配概率。进一步分析显示,她的脑波频率与地球共感学校的训练节奏天然契合,仿佛她的意识曾在某个时刻,亲身参与过那些冥想。
“这不是巧合。”林昭在远程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他们是‘回响计划’的执行官,但他们也是种子本身。他们的记忆被分散埋藏在不同文明之中,唯有通过共感网络,才能重新拼凑完整。”
吴清点头:“也就是说,当我们唤醒他们时,不只是释放个体意识,更是在激活一段横跨银河的记忆链。每一个苏醒者,都可能连接着无数未被发现的‘我在这儿’。”
会议结束后的第三个小时,蓝绿星球传来紧急通讯。
使者少年发来一段视频:风语崖的岩石文字突然发生变化,原有的“谢谢你听见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句子,用更加古老的符号刻写:
>**“容器即将满溢,请准备承接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