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常委你也知道,我们组织部考察任用干部,第一讲究的就是细致、全面、客观!”
“时间再紧,程序不能乱,标准不能降。”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水,语气不容置疑。
他话锋一转,语调变得更具说服力,“为了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也为了挖掘全县最优秀的后备力量,我们组织部第一时间就启动了琉璃镇干部队伍现状的深度调研。”
“同时,下发了正式通知,要求全县各乡镇、县直各科局,包括主要经济口部门,必须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人选。”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江昭阳的反应,接着加重语气强调:“我们要求,只要是群众基础过硬、专业背景对口、工作资历扎实、近年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都可以推荐上来。”
“目的就是——广撒网,然后精筛细选!”
“广撒网”三个字,蒋珂文说得格外清晰,仿佛这是组织工作最值得称道的“群众路线”。
他微微颔首,显出一种运筹帷幄的架势:“推荐名单报上来后,我们迅速组织了三个考察组分头行动。”
“该下去座谈的座谈,该实地核实的核实,该查阅档案的查阅档案。”
“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力求做到深入细致,务求掌握第一手、最真实的情况。”
他的表情变得郑重而略显疲态:“不瞒你说,这二天时间,组织部的同志们加班加点,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才最终梳理出了这三十三名初步符合条件的人选!”
“我们坚持宁缺勿滥,也坚持为县委决策提供最宽泛、最详实的选择基础。”
说到这里,他摊开手,指向文件夹,表情带上了一丝微妙的无奈和“请教”意味:“只是……这么庞大的筛选池摆在这里,涉及方方面面,各有所长。”
“如何精准定位,选出那个最契合琉璃镇当下实际需求的人?这最终的拍板决策……难度确实不小啊!”
“这才必须请你这位领导亲自过目,为我们把把关,定调子。”
这番话层层递进,有理有据,滴水不漏。
既标榜了组织部工作的严谨与辛劳,强调了程序的正确性与信息的全面性。
又巧妙地把选择的“烫手山芋”推给了江昭阳。
最后抬出“县委领导”这顶帽子,姿态放低却又暗含约束——你看,程序走完了,数据摆这儿了,选谁你定。
但这三十三人背后可是牵扯着庞大的各方利益和关系网络。
江昭阳心中了然,脸上却浮现出谦逊得体的微笑:“蒋部长太谦虚了。”
“组织部门选人用人经验丰富,洞若观火。”
“难道这三十三人里面,你心目中连一个初步的‘最优选’也没有么?”
“这样庞大的筛选量,总该有一些特别突出、呼声较高的人吧?”他的目光温和却直透人心。
“这个……”蒋珂文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凝,随即又加深了些,仿佛有些“不得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