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崇祯皇帝带着一众文臣武将,来到张能灵堂之前,全军祭奠。
崇祯亲写祭文,亲读祭文。
“祭蒙古副将军张能。”
“呜呼!星陨蔚山,朕折股肱之将;涛呜沧海,泣大明忠烈之魂。”
“蒙古副将军张能,起自行伍,秉节忘身,谙熟韬略。”
“草原筑城,镇守边关,狼烟不起。”
“万里横戈跃马,敢凭肝胆日月悬。”
“张将军率虎贲之师,孤军入堡,骤遭伏兵,犹奋槊而战。”
“血浸层峦,壮士皆裂眦而呼。矢尽弓折,未遂报国之志。朕闻噩耗,痛彻心髓,恨不亲执锐甲为将军雪耻!”
“观尔生平:守草原则鞑虏屏迹,击辽左而建奴伏首。每战必先士卒,所得尽赏麾下。今殁于蔚山之战,诚可谓:社稷干城碎,山河铁甲寒。”
“兹特追封尔为蔚山伯,谥忠烈,敕建祠以祀。厚恤尔父母亲人,朕将恩养之。”
“朕当秣马厉兵,誓擒元凶,必枭逆酋。待荡平倭寇丑类之日,当以虏酋首级祭尔英灵!”
“呜呼!”
“旌旗蔽空,犹见将军横槊。”
“沧波涌血,长存正气磅礴。”
“魂其有知,助朕荡平海波!”
崇祯念完祭文,一众将士,莫不涕泪。
当夜,众将士在蔚山脚下,专门建了一座陵园。
最正中的那块位置,留给了蔚山伯张能将军。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第二日,蔚山上的大火,已然熄灭。
远远望去,满目疮痍。
“陛下,山上已无树,今日还烧否?”何庄问道。
崇祯点点头,坚定道:“烧”
“平南伯、靖南伯、忠勇伯、神威伯、田将军。”
“末将在。”
马士英、黄得功、李性忠、李忠、田虎急忙出列。
“率领大军,砍伐山脚树木、树枝,全部搬到山上,连砍三日,连搬三日。”
“三日之后,再放火烧山。”
“末将遵旨!”四员大将,大声领命。
他们知道,倭寇已经断水、断粮,崇祯此举,是要将他们饿上三天。
饿得他们头晕眼花、前胸贴后背。